摘要:財務分析在財務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對此不夠重視,針對這種現狀,必須采取必要措施,提高高校的財務分析水平,做好財務分析工作,為學校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降低辦學成本、減少投資風險,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強化;財務分析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3-0111-02
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辦學自主權的不斷擴大,辦學籌資渠道的多樣化,高校財務管理的各種新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高校財務管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財務分析作為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擺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項日趨緊迫的課題。筆者結合自己在高校財務工作實際,擬對高校財務分析工作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高校財務分析的含義和作用
高校財務分析是指高校財務人員以本校財務預算、會計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為依據,采用專門方法,對高校一定時期內的財務狀況進行系統剖析、比較和研究,并對財務管理的經驗進行總結和評價。是學校管理層了解、評價現狀,預測未來的重要依據。其目的是為優化、強化管理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服務。
財務分析能直觀地反映高校的綜合實力。高校的規模、社會知名度、信譽度、人員的整體素質、科研及技術開發能力、技術咨詢及科研服務能力、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以及通過這些而獲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能從高校的財務分析中反映出來。分析高校財務收入的多少及來源構成狀況,可以判斷并預測高校發展的潛力與活力及高校發展的方向。高校綜合實力最能向社會展示高校的自身價值及實力,只有不斷地增強高校的財務綜合實力,增大自籌資金比例,降低對政府財政的依賴程度,才能提高高校的自主辦學能力,進而逐步形成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
二、高校財務分析的現狀
財務分析在財務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對財務分析普遍都不太重視,有些高校甚至還根本談不上有財務分析。
1.重視會計核算,忽視財務分析
財務分析是運用財務預算、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資料對高校一定時期內的財務收支狀況進行系統剖析、比較和評價,以求得對高校財務活動和事業發展狀況的感性認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化,高校自主辦學的法人地位會繼續得到加強,各類經濟決策行為將更加依賴于財務分析得出的結果,許多高校對財務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間的收支狀況和資金結存情況,而對資金的結構、狀態、支出結構、效益缺乏分析,以至無法科學考核學校整體和各院系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辦學績效。
高等學校財務處的機構都按業務類型,分設不同的科室。但由于種種原因,高校財務會計仍沿襲傳統的“報賬型會計模式”,一直習慣于記賬、算賬、報賬,雖然能對內對外提供有關的基本信息,但僅限于顯示數據和解釋信息;只重視事后監督,卻忽視了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財務管理只停留在財務數據的核算,而沒有深入地進行財務分析、效益考核、獎懲兌現等。
2.重視表象分析,忽視內因分析
重視“量”上分析,忽視“質”上分析,加之財務報告體系不完善,高校的財務分析一直停留在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等“量”上分析,而很少對影響收入變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內、外因素)、支出結構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學等“質”上進行分析。
3.重視事后分析,忽視事前分析
長期以來,高校的財務分析只是會計報表的事后分析。而對于事前分析幾乎沒做。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所面臨的競爭和風險日益加劇,傳統的事后分析已不能滿足高校發展的需要,它要求財務分析能為高校的生存發展預先提供高質量的指標信息,以使高校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因此,事前的諸如生均收入與生均成本、招生率與就業率等諸多指標的分析預測已成為必然。
三、如何提高高校的財務分析水平
財務分析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依據。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問題是效益問題,高校財務分析是以效益為中心,全面強化財務管理,提高當前理財的水平,最大限度地開源節流,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推進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提高高校的財務分析水平的措施主要有:
1.切實加強財務分析能力
首先,加強對預算的分析,促進高校強化預算管理。在編制預算前必須做好上期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同時也要對下期財務收支的各項因素進行事前分析。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要對各項財務收支活動進行分析,以便考核和評價預算指標的執行情況。通過對影響預算執行的主客觀因素的評價和分析,找出預算指標與實際執行結果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原因,及時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保證預算指標的順利實現。
其次,加強對成本核算的分析,促進高校辦學效益的提高。一方面將非教學工作中所占用的學校資源和成本核算劃分出來,合理計提這些成本并將其返還到教學領域,提高辦學經費的自籌能力,改善辦學條件和師生的生活條件,提高辦學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消除侵占濫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現象,有效遏制資源浪費,推進學校改革的進程。
2.建立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雙軌制管理模式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形勢來看,任何單位的會計都應包含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部分,財務會計通常是以一定的會計程序,主要為單位外部使用者定期提供財務信息,而管理會計則是以特定的技術作為手段,主要為單位管理者經營決策提供所需的信息。高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適應此要求,可將會計機構進行改組和分立,使一部分會計人員從日常的會計核算業務中解脫出來,專門從事財務管理工作,對學校的會計信息進行分析、評價,為學校決策者提供咨詢和合理化建議,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降低辦學成本、減少投資風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選擇適合高校的財務分析方法
為了正確評價學校的財務狀況,財務人員應盡可能收集有關詳細資料,在多種分析方法的前提下,確定適當的分析方法。目前高校財務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這些方法各有所長,財務分析人員必須根據分析要求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再運用財務管理手段進行控制和調整,提高資金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資金投入,獲取最佳的效益。下面筆者著重介紹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將兩個或多個相關可比數據進行對比,從客觀聯系中認識財務工作的狀況,以揭示差異和矛盾。它可以用現在的指標與前期指標,甚至前幾期指標進行縱向對比,來揭示學校各項業務的完成情況,從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為下一期的計劃提供客觀依據。也可以用當前本校的財務指標與其他高校同一指標進行橫向對比,來分析學校在高校系統中的地位,找出本校的成績和差距。在進行對比時可以用絕對數進行對比,也可以用相對數進行對比。
因素分析法是將有關的財務指標與影響財務狀況的各種因素有序地組合在一起,綜合分析學校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的分析方法。財務分析一定要深刻領會財務數據背后的業務背景,切實揭示業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財務人員在做財務分析時,不是財務數據上的簡單拼湊和加工,每一個財務數據背后都預示著非常生動的金額增減、費用發生、負債償還等。財務人員通過對業務的了解和觀察,對財務數據敏感性的職業判斷,同時還應參考金融、法律、市場信息等相關資料,使財務分析資料更加真實完整,來剖析學校當前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產生的原因,為領導者做出決策和控制提供有力依據。
除此之外,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選用動態分析法、綜合分析法、專題分析法等,把幾種財務分析方法相互結合在一起綜合運用,將財務活動的各項指標與其相關的因素相互聯系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克服片面性,形成對財務活動與財務狀況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這樣更有利于清晰地反映數據的變化情況;在財務活動分析中,還要注重全面分析與重點分析的結合,在對學校全部經濟活動進行整體分析研究時,還要對那些影響學校財務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重點分析,有的放矢,從而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以便制定有效措施。
總之,財務分析在高校財務管理中起著積極作用,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崇尚高風險、高收益的大環境中,高校的財務人員要始終保持頭腦冷靜,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認真執行預算的同時,做好財務分析,為決策者提供真實,有價值的會計信息,把握機遇,避開風險,確保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