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州的文化創意產業“無中生有”,初步形成“文化+科技+旅游”的發展模式,這是常州發展文化產業的自覺和自信。通過分析常州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常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產業大整合、投入大項目、發展大企業、建設大平臺、形成大產業的發展思路以及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強化政府推手作用;完善產業的投融資體系;推動品牌發展戰略,打造“龍城創意”品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完善創意產業的統計體系,打造常州版“創意指數”;大力培養文化創意人才等對策。
關鍵詞:創意產業;發展障礙;發展思路;常州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3-0219-02
常州,又名“龍城”,位于江蘇南部,滬寧鐵路中段,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常州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有著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常州的文化創意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常州創意產業基地自2008年成立以來,目前已有400多家相關企業入駐,不僅被省政府列為“原創影視動畫生產示范園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區”,更是躋身于“中國十佳最具投資價值的創意基地”,被認定為“中國最具競爭力數字娛樂產業基地”。自2011年起的常州動漫節也完成了從最初的博覽展示向動漫產品產權交易的成功轉型,使常州的文化創意產業更加呈現出巨大的潛力和蓬勃的生機。
常州文化創意產業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弊病和障礙。如:可用于開發和利用的產業化的文化資源相對比較匱乏,且文化資源與工業資源有效整合的途徑尚未形成;從事文化產業管理和經營的人才還非常缺乏,特別是領軍型人才異常緊缺;文化產業的統計的口徑尚不一致;政府尚未制定統一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等等。這些都制約著常州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常州創意產業的集聚發展的基本思路
1.推進大整合。重點在三個方面要有新的推進。(1)充分發揮承載園區發展的兩大公司的功能作用,重點完善常州文化創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投資功能,積極推行專項扶持資金“扶改投”及科技金融試點工作;強化常州軟件園發展有限公司重點承載龍城創意園的開發建設和資產經營職能。(2)建立起有效的管理運作機制。重點是進一步強化理念上的整合,人人確立以創造業績來創造價值,有為方能有位的意識,建立以“面向市場、服務企業”的激勵機制。(3)開創產業發展全新的“常州創意”模式。進一步深化園區管委會與龍控集團的全面整合,從體制機制架構上的整合真正轉變到“市場化引導產業集聚,企業化運作園區發展”上來,強化人才、信息、技術和資本等創新資源的集聚,提升產業層次。
2.建設大項目。以中長期發展規劃為導向,合理安排具體建設項目,依托“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積極推進創意產業承載體的建設,完善載體服務功能,加快促進各類創新資源的聚集。
3.培育大企業。(1)引進規模企業。突出“集聚為主,孵化為輔”的原則,確立做大產業“人才”和“團隊”是關鍵這一理念,通過引進成熟企業、知名企業、五百強大企業,引進品牌,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引進資金,引進管理,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產業園經濟,充分發揮其在行業中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2)培育重點企業。以“引得進,留得歡,養得壯”為目標,加大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力度,加快推動政策、人才、資金、管理、空間等創新資源和發展要素向基地內優勢企業集聚,加快發展,努力將其培養成為龍頭骨干企業;(3)培育上市企業。進一步強化政策、投融資平臺的服務,做到“沉下心”并“誠下心”去跟蹤服務,潛心推動基地有條件企業的上市步伐;(4)培養創意人才。繼續以中韓游戲人才培訓為主軸,完善培訓運作體制,與此同時,依托本地高校資源,推進聯合辦學,委托代培,為企業輸送新鮮血液。
4.構筑大平臺。(1)梳理平臺資源,充分發揮服務優勢。進一步圍繞創意產業基地原有的功能平臺、服務平臺,包括二維無紙動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中韓游戲人才培訓平臺、CNITO國際服務外包平臺、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投融資服務平臺等,高起點加以建設和完善,提高平臺服務的公共性和技術性,不斷滿足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2)突出發展重點,強化平臺建設。重點打造恐龍創意產業聯盟;拓展動漫藝術周市場交易功能,充分發揮藝術周所承載的創意類產品展示、推廣、交易、生產“四大中心”的職能。
5.形成大產業。緊緊圍繞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一核八園”的建設目標,全力推進軟件、網游、動漫、互聯網信息服務業等強勢產業的發展,放大產業基礎和旅游品牌優勢,構筑特色產業集群,走“差別化競爭,特色化發展”之路。
二、未來進一步促進常州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進一步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強化政府推手作用。行政管理方面,應打破現有的分管部門眾多、各管一塊的條條框框,由市主要領導牽頭,由相關職能部門參加,成立創意產業推進委員會,統一領導,統籌管理,負責統一規劃、指導、協調和組織常州創意產業的發展,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常州創意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制度性、政策性的保障體系和交流平臺。創意產業推進委員會負責全市創意產業資源的規劃、協調與整合,其功能發揮需要實體運作,才能進一步強化政府對創意產業發展的推手作用。
在園區的運營管理方面,應進一步堅持市場化、企業化的導向,引入專業性的建設與服務機構。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力、企業主體力、市場配置力“三力合一”的作用;通過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降低創業成本,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意園區和企業的建設與發展。
2.完善產業的投融資體系。支持和引導擔保機構為中小創意企業提供擔保,對年均擔保額達到一定規模以上的,每年按其年均擔保額的一定比例由財政給予補助;積極培育與發展為創意企業服務的創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采用階段參股、跟進投資等方式,吸引國內外的風險資本投向初創型創意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資本市場融資,對符合條件的創意企業進行貸款貼息;在政府采購中要保證本地創意企業公平競爭的權利,并給予適當的傾斜。
3.推動品牌發展戰略,打造“龍城創意”品牌。立足現有產業基礎,以動漫游戲、主題公園、裝備制造業系統開發軟件等為突破口,加大對原創作品的扶持力度,著力推出一批精品,發揮品牌的引領與示范效應;加大扶優扶強力度,培育一批知名企業,著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形象。定期編制和發布全市創意產業著名品牌、商標名錄;加強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實施品牌拓展計劃,構建輻射國內外的創意產業營銷網絡體系,鼓勵和支持創意產品和服務出口;支持創意企業與國內外的創意、制作、經紀、營銷機構合作,積極發揮傳媒影響力拓展國內國際營銷渠道,形成包括銷售代理、衍生產品開發、商業銷售等在內的專業營銷網絡,幫助創意產業相關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4.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保護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切實加強創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形成尊重創新、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良好發展環境;健全創意產業的政策法規體系,搭建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交易平臺;鼓勵和規范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等中介結構的發展;設立專門的專利申請通道,為創意設計成果提供知識產權保護與開發,加快創意成果的產業化速度;加強知識產權的教育培訓和宣傳,引導創意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5.完善創意產業的統計體系,打造常州版“創意指數”。根據國家的統計標準,結合常州創意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創意產業統計制度及統計指標體系,積極編制符合常州創意產業發展特征的“創意指數”,全面跟蹤掌握創意產業發展的總體規模、經濟效益等基礎數據,建立重點功能區監測分析系統,及時跟蹤監測和分析研究常州創意產業發展狀況,準確地對創意產業發展態勢、經濟效益等進行評價,并對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科學預測,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預警,為制定更加完善的產業政策措施和調整發展戰略提供可靠的依據。
6.大力培養文化創意人才。要樹立新的人才定義,文化創意人才不一定是高層次、高學歷人才,應該是高素質和高能力,而且是多學科人才的有機綜合。要聯合高校,應用高校的資源,建立常州市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基地。同時吸納全國各地和境外優秀的文化創意人才來常州市創業,采取高薪聘用、兼職等多種方式引進文化創意人才。對來常州市創業的優秀文化創意人才在租房補貼、購車、購房、社會保險等方面要落實待遇,給予一定的獎勵、優惠政策,允許文化創意品牌等要素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允許和鼓勵文化創意人才和管理人才占文化創意企業的股份。
參考文獻:
[1] 殷越男.論中國文化產業的資源整合及體制構建[J].現代經濟探討,2010,(5):48-51.
[2] 王嵐,趙國杰.基于ANP的地區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模型與指標體系[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7):129-132.
[3] 葉麗君,李琳.中國區域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與差異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3):94-97.
[4] 朱春奎.產業競爭力的理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3,(6):182-183.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