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抵在一個王朝興盛時
獅子的形象便威風陽剛
王朝衰敗時
獅子的風格便變得繁瑣萎靡
如同獅子狗一般小巧可愛
獅子的風格竟然成為
國家命運的晴雨表
獅子并不產于中國,大約是在西漢時來自西域進貢,很可能還和佛教的傳播有關。今天,獅子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性形象之一。也許正因為中國沒有獅子這種動物,它成為想象力可以隨意進入的地帶,成為和龍一個級別的動物,一種權力的動物。歷朝歷代,獅子的風格演變不止。六朝時基于獅子的原型,創造了威猛的避邪的形象。此后獅子在中國一直有避邪、吉祥、威嚴的意義,出現于皇宮和官府的大門兩側。宋朝以后,獅子的形象日益脫離動物的原型,獅子在擬神化的同時日益卡通化和寵物化。大抵在一個王朝興盛時獅子的形象便威風陽剛,王朝衰敗時獅子的風格便變得繁瑣萎靡,如同獅子狗一般小巧可愛。獅子的風格竟然成為國家命運的晴雨表。當王者借獅子來昭示自己的權力時,民間卻把舞弄獅子變為節日的游戲,舞龍舞獅至今都是所有中國功夫電影和唐人街的保留項目。中國的獅子文化甚至擴散到日本、韓國和東南亞諸國。連佛教中普賢菩薩的獅子坐騎,也多半變成了中式獅子造型。
獅子也不產于歐洲,但同樣成為歐洲皇室和王公貴族的身份標志。歐洲的獅子造型寫實,尊重解剖結構,同樣強調獅子作為百獸之王的威嚴,絕無中國獅子的神化和寵物化。歐洲的大門兩側都是雄獅,中國的大門兩側則為一公一母的獅子。歐洲風格的獅子近代以來和中國的獅子相遇了,立體的歐洲的獅子主要出現在銀行的門口,平面的獅子來自歐洲貴族的家徽,出現在歐式風格建筑的鐵門上。來自中國式的獅子分布則要廣泛得多,天安門前有獅子,胡同里的居委會門前有獅子,飯館門前有獅子,醫院門前也有獅子。有權力的地方就有獅子,有欲望的地方就有獅子。雕刻獅子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在古代,我的家鄉因此出現了一個叫做石獅的城鎮,那里的人以雕刻石獅子的技藝聞名天下。今天的獅子已經不單是石頭和銅的,還有鐵的、玉的、玻璃鋼的、塑料的。
近年來,中西兩個體系的獅子造型出現了融合的傾向。傳統上中國的獅子是蹲坐的,歐洲的獅子是趴著的,于是出現了半蹲半趴的尷尬獅子。傳統上中國的公獅子前足玩弄繡球,母獅子前足在玩弄小獅子享受天倫之樂,于是在中國出現了手擁小獅子的歐洲式的雄獅—倒是它手里的小獅子是有公母之別的。在有的地方,中西兩種獅子同時出現在大門口。隨著《國家地理雜志》和Discovery的普及,獅子在中國人的心中更多地恢復了它在非洲草原上的野獸形象,與此同時它也大大地卡通化:今天在互聯網上搜索獅子這個詞,出現的最多的是《獅子王》,是迪斯尼的動畫片和百老匯的音樂劇,以及以一只卡通小獅子為標志的瑞星殺毒軟件的消息—這只小獅子和迪斯尼的獅子的血緣關系比它和中國獅子的關系要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