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學法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動態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要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寬松和民主的環境,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切實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改進課堂教學活動。
【關鍵詞】三維目標;興趣;合作;反思
隨著課改實驗和課堂教學不斷探索和實踐,追求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已成為每位教師追求的目標。那么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數學的有效性?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吃透教材,明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新教材是數學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是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的主要憑借和依據。新教材的變化促使教師必須走進新教材,必須認真研究、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切實把握教學的總體目標與階段性要求;必須認真思考如何發揮新教材在貼近學生現實生活,激發學習興趣,挖掘學習潛能,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效促進學生數學素養形成和發展等方面的作用與優勢。吃透教材就是要把握新知的生長點;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把握教材的深廣度和把握教材的關鍵處。還要鉆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順序、每幅插圖和例題習題。例如《認識圖形》一課,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2)通過摸、畫、找、拼等活動,初步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多樣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3)通過創設情景,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首先,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發展其思維能力。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其次,創設情境都要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圍繞所學的數學內容展開,讓學生通過對教學情境的“數學化”思考,發展思維,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最后,應創設富有時代氣息和現實意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在《角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我這樣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個小朋友淘氣,他是個小收藏家,他有一個寶盒,里面有很多寶貝。(打開電腦,出現寶盒。)
師:你們一定想知道這里面究竟藏了哪些寶貝吧,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電腦出示:盒蓋打開,從盒里飛出三角板、扇子、排球、玩具熊、易拉罐、長方形時鐘、碟片、剪刀。)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寶貝盒中飛出圖形,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師:淘氣的寶貝還真不少,他還把寶貝分成了兩類。(電腦出示沒有角的“排球、玩具熊、易拉罐、碟片”和有角的“扇子、三角板、長方形時鐘、剪刀”的畫面。)
同學們知道他是根據什么分的嗎?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下面圖形的特點。
生1:有尖角的分在一起。
生2:沒有尖角的分在一起。
……
三、小組合作,營造學習氛圍
《新課標》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應體現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先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你有辦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小組合作試一試(合作、操作、探索)——說說你們是怎樣測量的?(交流)——用某某同學的辦法小組合作再多測出幾個不同的圓周長,作好記錄,(再合作、再操作、再交流)——你覺得每個圓的周長和它直徑有關系嗎?大膽說一說可能有什么關系?(設疑、交流)——通過觀察和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與你想的一樣嗎?(自主探索后,進行交流)——最后歸納出圓的周長和它直徑的關系,得出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四、教后反思,提升教學水平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記得還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這就要求我們每上完一節課,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律的東西。而教學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升。
1.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還包括查找不足的原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并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后的教學幫助會更大。比如,在教學《比例尺》這節課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兩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在這兩次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由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解決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過程讓學生的個性思維方法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每個同學都能從同學們的匯報交流中獲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學,深感自己在駕馭課堂能力和應變能力方面還需要不斷的磨練,這節課為今后的教學該如何揚長避短,日趨進步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研究素材。
2.反思學生的“學”。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有利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之,隨著課改實驗和課堂教學不斷探索和實踐,追求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已成為每位教師追求的目標。我們應通過不斷地實踐與反思,使數學的課堂教學真正做到真實高效,讓我們的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城廂中心雅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