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現實需要,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式教學,能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較好地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合作教學;合作學習;學習小組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現代教學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要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開展探究式教學,利用合作小組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小組合作的重點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自覺學習,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感受學習的魅力,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最后提高教學質量。
一、實踐合作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
1.擴大合作范圍,建立立體合作體系
合作教學不僅要做到課前合作,還要做到課后合作,以完善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在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都要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完成,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深化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懂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同時又能增加學生的責任心、自信心、榮譽感。例如,我們在備課階段,教師可以和同學一起備課,共同研究教學技巧、學習方法引導等問題,或與班主任、其他學科的教師一起分析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注重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外,在課前預習中,教師應安排學習小組成員共同預習、分析教材、熟悉教材、提出疑問,每個小組由組長組織預習,任課教師再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知識引導,實踐證明,這些都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2.合作學習的組成方式多樣化
合作學習的內涵是要求學生互動,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教師在安排小組學習時,要做到以下幾點:可以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共同學習、共同討論;也可以分給各小組不同的教學問題;也可以一對一地分組討論或者全面集體討論。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靈活多變地進行合作教學,能使學生靈活地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重新認定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合作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合作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真實需求和具體特點出發,認真分析每一節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科學地設計每一環節的合作教學模式,為教學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務。此時,教師是導學者,學生才是有待發掘的主體。現代課堂教學中,教師并不是一切知識的來源,而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所以教師要注意從教學轉變為導學,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證明自己,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二、加強課堂的嘗試,探究學習實踐
1.讓學生探究知識產生的背景和過程
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師講、學生思考、實踐練習中完成的,如果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三項任務,就必須提高教學效率,為此,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教學游戲來進行教學,引入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更清晰地掌握到知識的來龍去脈。其實我們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不難發現,課本中每一章節的新知識中都會引入大量生動活潑的內容,或是以貼近學生生活背景的事件作為引題引入的,這些有趣的信息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較好的作用。
2.引導學生養成學習習慣,學會思考問題
為什么要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可提供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重要聯系的關鍵信息,然后讓學生去分析和研究,促進學生靈活多變地進行學習,開發思維。而通過合作教學,也能豐富課堂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教學環境。
小組合作教學應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礎上,以“問題”為探究的導向,尊重學生的自覺思維和意見發表。在新課程中,我們要注意引用學科現象,以學生所具有的學科經驗為基礎,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養成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在分組時要注意人數的把握,人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通常以4-6人為佳。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發言和思考的機會,并提高發言質量,促進完善教學成果。小組成員的選擇要合理,相互搭配很重要,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所得。以此作為基本原則,建立成員之間的互助聯系,便于相互學習、討論、切磋、交流。
2.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
學習成績分工法首先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先由教師講解教學內容,然后學生在他們各自的小組中進行學習,從而讓所有學生都能掌握到相關知識,最后,小組學生再參加教學測驗,此時不允許他們互相幫助,學生的測驗成績得分用來與他們自己以往測驗的平均分相比,根據學生們達到或超過他們自己先前成績的程度來記分,再將成員成績相加構成小組成績,達到一定標準的小組就能獲得一定方式的獎勵。
3.小組游戲競賽法
該方法的基本步驟與成績分工法差不多,而最大的不同在于,小組游戲競賽是以每一次的競賽代替了學生成績的測驗。在競賽中,小組之間進行游戲比賽,以便為他們自己的小組贏得分數,至于小組之間競爭對手的安排,是由過去在學業成績方面有相似記錄的小組進行競賽,這種方法有一個“不斷調整”的程序,它依據每次競賽中學生的成績對學生競賽組進行安排,同時要實現每周一次的調整,這樣才能保證競賽的公平公正。
4.切塊拼接法
切塊拼接法與前兩種小組合作方式差不多,學生在5人或6人的小組中進行學習,每個學生將會分配到一份資料,但每個學生都要對自己所獲得的材料進行分析、掌握、熟練應用。而獲得相同資料的各小組學生會組成一個專家組,通過一段分析研究后,會回到自己的小組中將其所學的教給他們小組的其他成員。最后各小組再參加測試,用小組成績記分法的記分方法來計算小組得分,達到預定標準的小組獲得認可。
5.小組共學法
這種方法一般將4人或5人分為一組,每個小組都有指定的作業任務。小組共交一份作業,根據小組最后的成績進行評分。
6.小組調查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小組調查法會先將2-6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然后讓該小組成員去調查、研究、分析、總結。各小組分別選擇一個課題,再將課題分割成成員任務,每個成員的任務不同,這樣就能將學習任務落到每個學生身上,最后,每個小組做介紹或展覽,向全班學生交流他們的發現。
7.創設問題情境
老師要引導學生時刻保持學習精神,為此,老師應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問題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同時也要考慮到教學具體內容,情感上能激發興趣,智力上富有挑戰性,實踐上具有可操作性。將學生放在一個問題的環境去教育,不僅能深深吸引住學生,還能讓學生自覺地進入到探討問題的情境中。
8.積極評價,共同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批評,促進師生之間的互議互評,全面帶動學生去主動探索,共同提高學習成績。因此,只有進行積極的、有效的自評和他評,學生才能及時發現自身問題,更多地了解自己,并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學會更換或調整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從而在學習中減少盲目性,提高合作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為避免一些學生不能正確地評價他人和自己,老師必須要求學生做到:善于傾聽他人發言;敢于反駁他人的不正確觀點;當別人提出自己的不足時,能正確對待,而且能馬上改正。
總之,“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一種極富創意和實效的教學方法,它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動起來,但我們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太深,進行小組合作教學還需要老師的積極努力與探索,相信未來的教學質量將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毛志軍.論教學中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J].職業時空,2010,(9)
[2]何蘭芝,馬振龍.合作學習效益的思考[J].衡水學院學報,2009,(2)
[3]鄭淑貞.對合作學習課堂結構設計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4]方丹.教師如何進行有效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莊浪路第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