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和聽、說、寫不可分割的整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高低。然而傳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因備課思想的束縛,以講代讀,采用分析式的方式進行,學生的讀被剝奪,效率一直處于低迷狀態。文章就以探究式為出發點,結合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對閱讀教學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探究式;閱讀 氛圍;心境;質疑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常以問題為引導,帶領學生分析問題來解決問題,表面上看似乎走的是新課改的路子,而實質上是教師用自己的讀代替的學生的讀,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的被動狀態沒有得到改變,主體性被瑣碎的分析所取代,只不過是玩了“換湯不換藥”的花招。要提高閱讀效率,給學生創設一個探究的氛圍、讓學生通過讀去領悟作者在文章創作中的心境、再以問題來輔助是不錯的辦法。
一、創設探究氛圍、激發探究興趣
教學是互動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密不可分的,學生的主動性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發揮到最佳。而要讓學生樂于去探究,首先就需要有一個探究的氛圍。探究氛圍的創設一方面要保證學生主體性能得到突出,另一方面要能利于學生參與到整個閱讀探究過程中。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下面兩方面進行:
首先,在學生閱讀前先設置一個引導性問題。教學中不難發現,很多教師都在導入后過渡到對課文的閱讀,閱讀沒有目標性或因閱讀的泛化,學生讀的興趣不濃,讀后也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由于學生對文章是初讀,在讀的過程中只能知道一些感性的東西,教師就不能一來就以復雜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讓他們走入思考的怪圈而無法深入到文本中去。如,在《我的呼吁》教學中,教師以問題“史懷哲認為哪些危險正威脅著人類?”來引導學生讀,文章也正是建立在“暴行、疾病、戰爭”這三個點上生成出對人類的思考,而三點在文中明顯的有標示,學生通過讀找到了這一線索,理解就顯得容易多了。
其次,提出個性化閱讀。傳統閱讀中教師習慣以默讀或點名讀或全班讀的方式來進行。其實,每個學生的閱讀習慣不一,教師給學生指定閱讀方法,更多的是限制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學中應提倡不拘一格的閱讀,只要學生喜歡而不影響其他同學的閱讀方法,都可采用,無論是默讀還是放聲讀,甚至是討論讀都行。
二、留足閱讀時間、探究作者心境
只有多讀,才能在讀中有所領悟。讀需要以時間為保證,因此,教學中,教師需要留給學生充裕的閱讀時間。但教學就那么短短的45分鐘,如何才能讓學生利用好時間,在讀中去探究和領悟作者的寫作心境?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好課前閱讀和課堂內閱讀時間。
首先,在課前教師應明確閱讀要求。很多教師課前都有讓學生預習的習慣,但因要求不明,學生預習也就以應付的形式進行,在教學前,教師應從字詞、語句、層次等方面對學生做出要求,讓學生在預習中掌握基礎知識,以便課堂中能在教師引導下深入閱讀。
其次,引導學生探究作者的寫作心境。雖然學生對每篇文章都可能有自己的理解,但在文章中都始終貫穿著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個主題思想。學生對作品的個性理解只有建立在對主題的領悟下,方才有效。如《荷花淀》的閱讀教學中,作者在不泛緊張的戰斗場面,卻充滿了細膩的情感交流,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這就是需要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和領悟的。那么,在課堂閱讀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從情節出發,從人物的語言對話出發,在對作者寫作背景和主題構思的理解之上去生成自己的體悟。
探究作者的心境對學生形成獨特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但學生在閱讀中以作者為參照,能從文本的基本觀點去考察文章;其次,當學生在理解了作者的構思后,通過閱讀,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而生成出獨特的感受,這對閱讀是十分重要的。
三、設置典型問題,引導探究解決
學生讀了,讀的怎么樣了?是否把握住文章的核心了?教師如何去判斷?這還需要通過問題的解決來進行。高中階段的學生對文本的基礎知識一般能自己把握,教師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整理,只需以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識記和鞏固即可。而對于和文章主題相關的問題,則需要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以層次不同的典型問題來引導。
在問題的設置和探究中,首先要保證問題的典型性,即問題要能突出學習目標,能根據文章的主要內容而設置。如在《花未眠》的教學中,教師以“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需要反復陶冶;藝術美與自然美是相通的”為基礎來提出問題“三個觀點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聯系?”。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文章的主題(我們要發現存在的美,感受發現的美,創造有所發現的美)就明朗了。
同時,問題需要在層次中推進,即由簡單的問題逐步拓展到較深入的問題。如在《神奇的極光》中問題設置有:
1.本文引述了幾個主要的神話傳說?(概括三個神話傳說)
2.從三個神話傳說包括極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極光有什么特點?
2.1在“極光一瞥”中涉及了哪幾個概念?
2.2什么是極光卵、極光區和極蓋區?
2.3這三個概念與說明極光有什么聯系?
3.第一段告訴我們極光活動的分布區域;那第二段主要寫了什么?
4.寫了極光的分布和形狀;接下來又寫些什么呢?
5.最后一段在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不難看出,通過層次性問題,學生在問題引導下逐步深入課文,問題的解決讓學習更加深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主的語文課堂教學逐漸廣泛,在閱讀教學中推廣探究性閱讀,對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卞光耀:高中語文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29期
[2]郭麗芹:高中語文的有效閱讀教學策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3]曹國慶: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