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數學而言,“解決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解決問題的意義不應僅僅滿足于幫助學生解決某一類問題,獲得某一類問題的結論和答案上,而是還要通過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及相應的經驗、技巧、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定策略,用以解決生活問題。《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解決問題方面更是明確提出了一個課程目標——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簡而言之,解決問題的教學應該是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最后再歸結到生活問題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循環過程,而是學生將問題內化再進行外化的過程。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同時,知識、經驗的積累、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不僅僅體現在量的變化上,更重要的是質的變化。
【關鍵詞】教育;興趣;練習;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數學知識結構和模型的構建,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至于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才是數學教學追求的目標。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排除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讓解決問題的教學和學生內化外化的過程更為契合,需要注意一定的策略。下面,就從以下幾個部分來闡述“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認為:“智力活動必須是為一種情感性力量所激發的。”一個人從來不想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要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得激發學習的動機。從心理學上來說,興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對學習高度關注,使感知清楚,想象活躍,記憶牢固,能抑制疲憊,產生舒暢情緒,能以最佳心態獲取信息。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情境,一個個類似于沖突、懸念的主題故事,可以緊緊抓住學生,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1.用生活情景引發求知欲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通過設置各種與生活相關聯的問題情境,創設各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起學生急于解決問題的欲望。
2.在猜想求證中激發探究興趣
猜想是一種數學方法,是數學研究中的發現法,是一種創造性的直覺思維方式,是關于數學規律的聯想和設想。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保護這種非邏輯的思維方法,并且要在此基礎上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證欲望,進行不懈地自主學習。
大量事實證明,生動具體的情境能給數學課堂帶來勃勃生機,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這并不是意味著每一堂課我們都必須給它扣上“情境”的帽子。因此,我認為創設情境必須把握好兩個“度”:
第一,情境創設要適度。缺乏“適度”的限制,情境創設往往失之過濫。
第二,情境創設要效度。缺乏“效度”的要求,情境創設常常會流于形式。
二、合作探究,主動獲取
1.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主動獲取
“動作是智慧的根源,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在新問題中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
2.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共識
在數學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既能挖掘個人內在的潛能,又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教學時,教師要把握好合作時機,以取得合作學習應有的價值。教師要盡可能的請學生互相辯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共有126本書,有3個書架,每個書架有6層。問平均每層放幾本?”同學們有的先算出3個書架一共多少層,再求每層放幾本:3×6=18(層),126÷18=7(本);還有同學先求出每個書架一共放多少本,再接著進行計算的,126÷3=42(本),42÷6=7(本);還有的同學了列綜合算式。
三、有效練習,促進內化
新知問題解決的技能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來形成,根據學生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在設計練習時,要注意習題的典型性與開放性,而且練習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層次性,最后練習設計還要講求知識的連貫性。
四、拓展應用,外化中反思
蓋茨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意的感覺,也沒有什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以往的學習方式會使學生產生舒暢的體驗,激起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愿望。這實際上是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外化,在外化中進一步反思所學,從而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目標體現,也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總之,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教師不應把提高學生解題的技巧、快速獲得結果作為唯一追求目標,更應該把眼光放到對學生而言具有長遠效益的能力培養上。通過解決問題的教學,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策略水平、發展學生的元認知水平,最終達到發展學生創造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明志.數學教學中的興趣激發[J].丹東師專學報.1999年04期
[2]李樹臣.新一代社會公民的數學素養與培養[J].數學教師.1997年03期
[3]王方漢.中國古代數學的瑰寶——楊輝三角[J].數學通訊.2000年12期
[4]丁兆穩.情商培養與素質教育下的數學教學[J].中學數學月刊.2001年11期
[5]李樹臣.論形成和發展數學能力的兩個根本途徑[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2年09期
[6]楊社平.數學素質結構圖說[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7]鮑瓏.關于“對初中一個練習題及其解答的看法”一文的幾點意見[J].中學教研(數學).1983年03期
[8]范文貴.利用幾何畫板開展探究性數學學習的案例分析[期刊論文]-中國電化教育2003(4)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郭村鎮二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