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在美術教學中一般有兩種常見的主要課型:創作課(繪畫、設計)和欣賞課。但在我們許多小學美術教師的課堂上,創作課型一直居主要地位,成為小學美術課的中心內容。而那些以感受、賞析、評價和培養美感,進行美育及提升審美標準為主的欣賞課則成為了小學美術課的附庸或點綴。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美術應如何加強欣賞課的教學。
【關鍵詞】美術欣賞;育人意識;審美與創造能力
實際上,在我們的美術教學中,毋庸置疑,教學內容是很豐富的。但任何的創新或創造,都必須建立在充分審美與鑒賞的基礎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有將欣賞的基礎建筑好了,我們才能更好的實現創作的需要,為將來的創作服務。因此,在基礎美術教學中,筆者一直認為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應該加強美術欣賞教學內容,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以實現小學美術課堂的可持續發展。
一、確立美術欣賞是美術創作的保障與基石
通常,我們認為,在美術中,創作有兩層含義。其一是作為名詞存在,就是指具有創新特點的作品;其二是作為動詞含義,則是指作品構思、完成的一個過程。如果我們把“創作”看成結果,則是指創作者內心審美意象的外化表現,如果我們把“創作”看成過程,則是指具有創造性的一項活動呈現。由此可見,無論是作為動詞,還是名詞。“創作”都是創作者內心構思成果的一種體現,其活動的主體都是審美意象的形成或結晶。那究竟我們的審美意象從那里來呢?是無中生有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其往往來源于豐富的審美經驗,只有擁有了豐富的審美經驗,我們才能吸收自然之美、社會之美、生活之美,這是創作作品的經驗來源。而至于審美經驗的來源,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得出,應該是得益于平時的美術欣賞。當然,這里的欣賞絕不僅指一般的美術作品欣賞,它包括對一切物象的欣賞和積累。對美術學習而言,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沒有欣賞就沒有創作。小學生由于社會閱歷淺,生活積累少,因而其創作的素材和經驗也就不可能太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自然要在美術課上增加一些自然的、民間的、生活的、鄉土的素材,從生活、社會到美術作品等多個維度去為他們補充營養,確立沒有欣賞就沒有創作的思想,讓他們在欣賞中積累最基本的創作營養,實現從欣賞中感受美,從欣賞中找到素材,從欣賞中學習美術技法。
二、形成培養會欣賞的人比會創作者更重要的育人意識
我們南通本土的美術教育大家劉子美先生說過:“我之培養美術人,而非美術家。”這里的美術人指的就是會欣賞的人,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人,美術家則是指具有一定創作能力的美術專業人員。我們的小學美術教學作為美術教育最基礎的、最初級的階段,它的主要目標并不是去培養多少美術專業人員,而是為加強或提升學生個體的審美能力服務的。事實也證明,在小學生中,將來能成為美術家、藝術家或專業美術人員的可能性不足千分之一,由此得出,我們小學美術的教學任務還是以教會學生掌握審美、學會欣賞為主要內容,這里欣賞比創作更顯重要。本世紀初,國家頒布了《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其中對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習,再次強調了欣賞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可惜得很,我們許多一線美術教師,尤其是小學的美術教師,因為受大學階段專業美術學習的影響,依然過分的關注學生的技能,或者說創作學習,結果把學生的專業技能放在了小學美術教學的重心地位,走了一些彎路。面對這一情況,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無論是面對普通的小學生,還是美術特長生,都需要從現實的高度,把欣賞課型放在首要地位,在欣賞中提升小學美術的教學質量,只有意識正確了,才能少走彎路,實現小學美術的升華。當然,欣賞意識加強后,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強,小學生的創作能力也一定會加強,起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
三、明確審美與創造能力的形成都源于欣賞教學
美術學習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或加強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思想。現實的教學效果也顯示,“創造”不等同于“創作”。當然,在欣賞中同樣存在創造的過程(如在欣賞后的討論或學生的評論,其實就是學生創造性總結自己審美意識的一個過程),相反,創作離開了欣賞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實現不了創造的任務。因此,我們要想讓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思維火花得到合理迸發,創造能力得以自然顯現,就有必要加強欣賞教學。許多時候,我們也不一定要刻意的增加單獨的欣賞課的數量,只需要在創作課的實踐前,通過課前預備、提前準備或課外圖片欣賞等途徑讓學生有目的的圍繞創作來進行欣賞,積累素材,形成良好的審美經驗。至于在創作課完成后,我們還可以通過對全班同學的作品欣賞、集體評價等過程,在創作中灌輸欣賞意識,把審美意識與創作過程聯系起來,為以后的創作提供成功經驗。當然,這些方式可能對農村老師有一定的難度或形成了負擔,那么,我們還可以用好學生身邊的一些現成資料,如語文、數學、自然、科學等教科書,這些資料上大量的彩色圖片都是我們小學美術課欣賞的好資源。我們應該做有心人,把一些圖片選取出來用到美術欣賞中來,這樣產生的效果不僅是美術學科學習效果的提升,甚至對學科的融和、作品的理解、興趣的養成,都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在我們小學的美術教學中,我們有必要端正態度,加強意識,把大欣賞的概念融入美術教學,多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為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個合適的土壤,實現小學美術課堂的高效,有序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騎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