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吧,老了。傳說中的微信功能真沒用過。據說,大街上對著手機又哭又笑自言自語自得其樂的人,不是瘋子就是在用微信。原本以為這不過是手機上的QQ,加上了語音和視頻功能,再加上手機特有的地理定位功能,不過爾爾。沒想到,微信發展不過一年多,竟成氣候:使用人數多達兩億,正在從個人通信工具演變成商業平臺,儼然領導移動互聯的潮流。
最近微信愛好者都在鼓吹這么一個故事。杭州出租車利用微信平臺組車隊,按需載客,收入普遍增加20%,有司機收入竟然增加50%。微信團隊送去200副耳麥以資鼓勵,支付寶團隊也開始在這個團隊中試驗移動支付。
這個故事的可疑之處,或者是可以深究的:為什么是微信,而不是陌陌,或者諸如此類的移動平臺?微信會做成什么樣?
杭州“微信打車”是微信社交平臺的一個典型性故事,一切都這么誘人。最新和最酷的產品、年輕化的司機、按需生產模式、看得見的收入增加,民間的自組織管理,分化而又精簡,無序而又蓬勃向上,真如開了一個良好的頭。
如此看,微信成功有如下特點:
起來晚,趕早集。這個產品進入市場不算早,2011年才開始。由于綁定QQ、手機號碼,用戶資源在龐大的PC和手機用戶群體上衍生出來。微信團隊行動快,開發的功能一點點齊全,越來越龐大,真成了移動社交平臺。
微信成功,系出豪門。強制捆綁和用戶數據的真實性幫了大忙。所謂馬太效益,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微信無心插柳成了領袖。而諸多移動產品定位不同,要么搖擺不定,要么沒有殺手級應用,用戶積累緩慢,比如陌陌反而成了“約會利器”。
微創新。都說移動互聯時代來了,都說無法抓到商機,空白市場誘惑太多,摸石頭亂過河,生死未卜。微信的“搖一搖”和“漂流瓶”抄自QQ,異化而成,破蛹成蝶,音頻成為標配,視頻正成主流,不火都難。
抓住移動互聯本質。移動互聯有N個特點,抓住一點便能成功。應用O2O又會如何?微信一旦成功,直接秒殺“街旁”、“五十步”等LBS服務商。移動支付又能如何?據說微信正在和騰訊旗下的財付通談打通平臺。如果有了這個互聯網入口,微信只能越來越火。
微信成功,除了這個故事之外,必定還有更多具有典型性的故事涌現。這類故事足夠吸引移動互聯從業者的眼球和金錢。只不過出租車這個故事,更具有誘惑力。
如果說這個產品一開始具有偶然性,那么,現在這個“乳臭未干”的微信,正在雄心勃勃構造移動互聯的平臺。微信諸多功能如開放API、微信會員卡,一個成功,其他應用只能“成仁”,或者所有應用只能在這個大樹下乘涼,所具有的商業機會越來越少。
互聯網的劇目正在搬上移動互聯網的舞臺,主角沒換,跑龍套的換了一撥又一撥,反復重演,并以加速度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