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眾健身運動中運動損傷的發生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及時、正確、有效的對其進行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常見運動損傷處理及預防措施的介紹,希望對廣大健身愛好者有所幫助,不僅使其具備預防和處理運動損傷的基本知識,而且從全民健身角度出發對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保證運動鍛煉的質量,提高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的體育保健知識水平,增強國民體質、增進健康,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進一步健康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關鍵詞:大眾;健身;運動損傷
中圖分類號:R8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336-02
一、研究背景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損傷[1]。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越來越多,但普通人群由于缺乏必要的運動訓練衛生知識,運動方法不夠得當,使得各種運動損傷明顯增多[2],導致我們非但不能參加正常的運動鍛煉,而且損傷處理不及時,會發展成為慢性疾病,縮短運動壽命,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大眾健身運動中,一旦發生了運動損傷應及時徹底治療,避免帶來慢性傷病的困擾和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呂望盛[3]隨機抽取杭州市參加健身運動的居民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 019名調查對象中,有8.2 %發生過健身運動損傷,有18.1%的居民不會做健身運動損傷的緊急處理與治療,88%認為需要接受相關培訓。由此可見,對大眾普及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和預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于保證運動質量,提高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的體育保健知識水平,增強國民體質、增進健康,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進一步健康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二、大眾健身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針對這一問題,根據呂望盛隨機抽取杭州市1 019名參加健身運動的居民問卷調查結果得知,健身運動損傷的發生部位以足跟部、腰背部、手腕部和膝部為多,種類以肌肉拉傷、擦傷和關節韌帶扭傷為多 [3]。史祝梅 [4] 對煙臺市社區975名健身運動者的健身運動損傷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運動損傷的好發部位足踝部較多,其次低年齡組較多損傷發生在手腕部,高年齡組則發生在腰背部。運動損傷的種類以關節韌帶扭傷最為常見,所占比例均超過30%,最高達42.9%;其次為肌肉拉傷和擦傷。兩者關于運動損傷好發部位及種類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因此,本文將在下面的內容中圍繞以上多發部位的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和預防措施加以介紹。
(一)擦傷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擦傷,即皮膚的表面受粗糙物摩擦所引起的損傷。小面積擦傷用紅藥水或紫藥水涂抹,勿需包扎。面部擦傷宜涂抹0.1%新潔爾滅溶液。關節部位的擦傷一般不用裸露治療,否則干裂影響運動,可用消炎軟膏涂抹后包扎。如果擦傷創面較臟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后再涂上紅藥水或紫藥水。
(二)肌肉拉傷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肌肉拉傷,指肌肉主動強烈收縮遇阻或被動過度拉長而引起的肌肉損傷。
原因:肌肉訓練不足,彈性和力量較差;大腿前后肌群力量發展不平衡、肌力弱;準備活動不當;疲勞或過度負荷使肌肉能力降低,力量減弱,協調性下降等易發生拉傷。
癥狀:肌肉拉傷時,有的傷員可聽到響聲,受傷前也可感到肌肉痙攣或酸痛,傷部疼痛、壓痛、腫脹,可有肌肉痙攣、觸之發硬及功能受限。
處理:輕度拉傷時局部冷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或使肌肉處于放松狀態48小時后開始按摩或針灸理療。
預防:加強易傷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練習,使伸、屈肌組力量達到相對平衡,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三)扭傷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扭傷,指由于扭轉、牽拉或肌肉急驟而不協調的收縮等,導致關節突然發生超出生理范圍的活動時,引起肌肉、肌腱、韌帶、筋膜、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損傷。多發生在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
1.踝關節扭傷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踝關節扭傷在日常生活和體育運動中非常多見,發病率在各關節韌帶損傷中占首位。大眾健身以球類、田徑項目中多發。
原因:由于道路或場地不平,碰撞或因跳起落地時失去平衡,使踝關節過度旋前或旋后造成踝關節韌帶扭傷。
癥狀:傷后踝關節外側或內側疼痛、壓痛、腫脹、活動受限,傷后2~3天皮下有明顯瘀斑。
處理:傷后立即休息、冷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外敷新傷藥,重者外翻或內翻固定。兩天后,可在關節周圍進行按摩。亦可配合理療、針灸和藥物治療等。
預防:平時注重提高足踝的肌肉力量練習和踝關節的穩定性,運動前做好充分準備活動,搞好場地設施,培養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2.急性腰扭傷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急性腰扭傷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閃腰”。在形體鍛煉時,大多由于負重運動或體位變換引起。稱為急性腰扭傷。
原因:由于腰部用力超過腰部軟組織的生理負荷量所造成程度不同的纖維斷裂或小關節微動錯縫。
癥狀:受傷時可感到腰部有“撕裂”感或響聲。傷后腰部有不同程度的腫脹、疼痛、瘀斑。(1)肌肉輕度扭傷:患處隱痛,隨意運動受限;損傷較重時,疼痛顯著,脊柱不能伸直,因肌肉痙攣會引起脊柱生理曲線改變。(2)腰椎韌帶拉傷:受傷時即感到局部突然疼痛,過度前彎腰時疼痛加重,腰伸展時疼痛較輕。
處理:(1)急性疼痛期應臥平板床休息,腰部墊薄枕以放松腰肌,輕度扭傷2~3天,較重扭傷需休息1周左右。(2)按摩和針灸治療,先用按摩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然后用穴位按摩或針灸,點按或針刺腎俞、環跳、委中、阿是穴等穴位;(3)還可用治療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其他療法如理療、中西藥物治療、封閉等,均有比較好的療效。
預防:形體鍛煉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加強腰背肌力量練習,并重視腰腹肌力量的平衡性練習,經常進行腰部自我按摩和功能鍛煉等等。
3.腕部扭挫傷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腕部扭挫傷是非常多見的腕關節閉合性損傷,如運動時不慎摔倒,手撐地面會引起,還有當進行手的對合性運動時也會引發,例如扳手腕。
原因:在暴力作用下,腕關節發生超正常活動范圍的運動,引起關節內或外的軟組織損傷。
癥狀:輕者關節被牽引受傷側活動痛和壓痛,無腫脹,活動障礙不明顯。重者傷處腫脹、疼痛、壓痛、皮下有瘀斑、腕關節活動受限。
處理:(1)手法治療 扭挫傷初期,腫脹、壓痛不明顯時,輕緩的按摩、揉、捏腕部后,拿住拇指及第1掌骨左右搖晃3~6次,拔伸2~5指,使筋攣得以松弛后,屈伸腕部,理順筋絡。(2)固定療法,經以上處理后,特別是受傷較重者要用托板將腕關節固定在功能位上,三周后去除固定。(3)還可選用超短波、紅外線等理療方法及內服外用的中西藥物配合治療。
預防:加強腕部力量練習,運動時盡量避免受傷動作的出現,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四)膝關節急性損傷的處理及預防措施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內部有前、后交叉韌帶,兩側有內、外側副韌帶,后面有腘韌帶,前面有髕韌帶。關節腔里有兩塊半月板。關節周圍還有很多的滑囊。膝關節急性損傷是跑、跳運動的常見損傷。一旦發生急性閉合性損傷,除了要在第一時間休息、對傷處冰敷、抬高患肢、加壓包扎外,最好還是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拖延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膝關節損傷的預防:加強下肢肌肉的力量練習以確保膝關節的穩定性。加強關節靈活性和協調性的訓練,運動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三、結束語
大眾健身運動中運動損傷的發生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及時、正確、有效的對其進行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上述對常見運動損傷處理及預防措施的介紹,希望能夠對廣大健身愛好者有所幫助,使其具備預防和處理運動損傷的基本知識,這對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提高運動鍛煉的質量方面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安利.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308.
[2] 張獻懷.預防運動性損傷(健康關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
[3] 呂望盛.社區居民健身運動損傷防治現狀的調查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33):306.
[4] 史祝梅.煙臺市社區健身運動損傷的流行病學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06.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