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而大學英語教學是包括對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充分有效的訓練,只有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并輔以教師為其創造的良好的客觀條件,才能有效地實現。基于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通過教學實踐與思索而教學改革的探索性嘗試,以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綜合型外語人才,并能給廣大同仁提供方法上的借鑒。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綜合型外語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9-0284-02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人才的激烈競爭,英語作為一種獲取各種專業知識和信息的工具顯得日益重要。根據2004年我國教育部頒發的關于高校非英語專業外語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高校大學英語的教學應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在這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我院對非英語專業的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目前的英語學習現狀,本課題組以我院財經系2009級新生為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從中發現目前我院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嘗試,期望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二、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本次調查問卷采取了不記名的方式,沒有任何個人針對性,沒有外界因素的干擾。通過對回收的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發現,大多數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一項選擇的是“一般”,從而看出他們對英語的學習動機并不強,興趣不濃厚。而在“英語重要性”一題上,學生的回答是“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這些都充分反映了學生內心里對英語重要性的認識、對英語以及學習方法的渴望,還有他們對大學英語課堂的憧憬。
綜合以上調查和現有班級教學的現狀,發現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
(一)學生方面
學生對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機;英語基礎差,語言運用能力弱;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少新生懷著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而跨入大學校門,而大學生活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又陌生。大學的學習更強調自主性,具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更強調培養他們獨立思維。而科學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橋梁,要學好英語,不僅要“肯學”,而且要“善學”。
(二)課堂教學方面
學生多,語言練習機會少,同教師的交流少;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比較難以把握教學的程度和進度;課堂教學空間小,不便于組織師生互動活動,給活躍課堂氣氛造成了一定障礙。另外,傳統的精讀課程仍主要采用語法翻譯法,教學活動主要是深入細致地分析課文范本,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操練常用句型,注重語言的正確性。
三、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嘗試
(一)以人為本,做好入學教育
第一,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幫助他們明確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目標和學習任務,要求每人針對自身的情況,制定符合自己的大學英語學習目標和階段學習計劃。
第二,要進行英語摸底考試,摸清新生的英語基本情況,從而獲取新生英語基礎水平的第一手資料,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甚至做到因班施教和因人施教。
第三,積極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增強新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調整學習策略。強調英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改變一部分新生把英語學習全部寄托在教師身上的依賴心理,對學生強調要做學習的“主人”,不要做學習的“奴隸”。同時,養成“課前預習—課上練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變消極為積極。
(二)以學生為中心,實施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
由于實踐性很強,大學英語并非教而會之,它需要大量的、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掌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的結果最終得由“學”來體現,抓住了“學”,就是抓住了這一“教”— “學”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視了“學”,就是明確了英語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從傳統的主導地位向指導地位轉變,課堂教學應從傳統的“單邊灌輸型”向“雙邊交互型或多邊交互型”活動轉變。通過平等參與和學生的主角效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聽讀,提高學生的接受性技能;通過說寫,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技能;通過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傊?,努力形成課堂教學的整體活力,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課堂形式活潑,方式多樣化
傳統上,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為:舊課內容復習—新課導入—新課講解—課堂練習—布置課后作業。并且傳統的課堂活動是:聽:聽老師,聽音像材料或聽同班同學;說:背誦課文,回答老師問題,或進行分角色表演;讀:讀課文; 寫:課后作業鞏固??梢哉f,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且很多大學老師和學生早已習慣了這一教學方式。 但老師會發現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課堂缺乏生氣,學生缺乏活力。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如果長時間地保持同一姿態會使人產生厭倦,而若讓厭倦感無止境地蔓延發展,即使最優秀的人也會變得平庸。
在課上,要充分地給學生一定的施展空間。針對調查問卷中學生提出的建議——希望能參與的機會越多越好,參與的人數越多越好這一點,本人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嘗試和堅持,改掉以往的在朗誦環節由老師領讀或一名學生領讀而其他學生聆聽的方式,而是訓練全體學生齊聲朗誦,使所有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并適時地發現問題和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方面的錯誤。堅持了一個學期后,學生的對教材的了解、理解和學習都得到了加強,聽說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同時,大學英語課堂更加富有生機,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學習動機也有所提高。實驗班的學生對此評價很高,深感受益,廣大前來觀摩聽課的同行也深表感嘆和贊許。
四、教學成果檢驗
本人在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了改革嘗試后的一個周期即一個學期后,對其效果進行了一次檢驗。
第一,對這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第二次訪談,從訪談中收集的資料整理來看,同學們對改革后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活動方式都持支持態度,并感受到了自己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第二,對這兩個實驗班進行了兩次逼真的大學英語四級模擬考試,用這兩次的考試進行了一次對比。為了保證此次檢驗的信度和效度,這兩次的模擬考試無論從題型上還是難易程度上都基本一致。
從總體上來看,按照710分為滿分的換算比例來計算,學生考試總分有了很大的提高,如表1所示(其中兩個班總人數為85人)。
從分項來看,無論是聽力、閱讀、寫作、綜合都有提高。其中以閱讀平均分數提高最多。這些都充分證明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性,如表2所示(其中綜合包括完型填空和翻譯)。
總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能夠真正探索出符合具體我院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教師一直都在努力的。當然,由于各個班之間都有些具體差異,本研究也會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希望有識之士予以糾正。
參考文獻:
[1] 夏紀梅.現代外語教學理念與行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于明.課堂教學方法與藝術實用叢書——因材施教策略和方法[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
[3] 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4] 張大鈞.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 林崇德.英語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7] 李庭鄉.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