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縱觀洋思、東廬、杜郎口、3個學校的案例,筆者認為,有效教學有三大規律可循。
一、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先學后教是江蘇泰興洋思中學獨創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的“先教后學、課后作業”教學模式的顛覆性改革,一堂課總要從“先學后教”的“學”字開頭,這個“學”是自學的意思,“學”是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任務、有既定目標的自學,學生的自學成為一堂課的起點,是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點。每堂課教師都不要先講,而是先讓學生自學。學生不是盲目地自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師的指導必須符合“四明確”要求: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
蘇聯著名教育家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闡明了“先學后教”的心理學依據。維果茨基創造性地提出了兩種發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展水平,第二種水平是最近發展水平。從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講,先學立足解決現有發展區問題,后教旨在解決最近發展區問題。現有發展區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解決,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必須依靠教師或同學的幫助、點撥、啟發、引導才能解決。從專業角度來講,有效教學就是把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這樣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而“先學”就是解決現有發展區的問題,“后教”就是解決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就是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先學后教,關鍵在于以學定教。預習重在解決學生現有發展區的問題,即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不僅如此,教師還要通過預習,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學生自己不能獨立解決,需要通過教師或同學的幫助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看來,預習提綱或預習任務的設計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任務設計太籠統、太簡單,教師則收集不到來自于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以學定教也就失去了問題的支撐;任務設計太難,則容易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難以衡量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從而造成預習的假象,不利于教師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因此,預習提綱或預習任務的設計應有利于衡量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水平,有利教師收集來自于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有利于以學定教。
二、先教后學——以教導學
當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處于依靠教師的階段),教師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閱讀和學會思考上面。
這條規律告訴我們,當學生處于依靠教師的學習階段,必須先教后學,但是教的著眼點是為了不教,學的著力點在于自主、獨立學習。因此,教師要致力于教學生學會學習。
實踐證明,并非所有內容都可以“先學后教”,對于學生初次接觸的知識,如初中生剛剛接觸文言文,他們連讀都不會,又怎么能理解課文,課文不理解那就什么都談不起來。初中生學習英語音標,以及一些較難理解的抽象概念、定理等,必須教師“先教”,學生“后學”。但是,教師的這種教是為了不教,著眼點在于導向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三、以練激學,亦練亦學——學會了才有興趣
要做到“以練激學”,應當做到增強訓練的趣味性、探究訓練的新穎性、注意訓練的靈活性和講求訓練的獨創性。
怎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堂達標和限時作業就是讓學生學會的最佳選擇。學生學習“無趣”或者“厭學”的主要原因是知識的缺陷積累少,對新知“學不會”。所以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就要注意練習的趣味性、新穎性、靈活性。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抓得到。那樣學生就能學會,而學會了,學生便容易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有效教學不外乎這三大規律。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模式,關鍵在于學生的學,要想使學生認真的學,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教法,追求有效地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