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想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就從愛上語文課開始。
我用五個“精”來概括:
1.精心準備。不僅包括老師的精心備課,在這里更是指學生的精心準備。遇到以前教的學生高悅現在上了高中,回來看我時,對我說:“老師,好懷念以前的語文課啊!現在高中壓力大,哪有以前的語文課快樂啊!以前你讓我們每節課都有小演講,有時還會變成辯論賽,那是我們上課前最期待的。現在師弟師妹們還能享受到這種快樂吧,你可千萬別取消啊!”我很慶幸,這個活動從我任教以來一直堅持到現在,不止三分鐘,我一般用五分鐘,遇到合適的話題,對學生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我甚至會用半節課。就是讓學生到臺前讀一篇好文章,必須是他精心挑選的,反復讀過的,不論是語言還是主題都能讓大家有所收獲的精美文章,能背過更好。并由這個學生提一到兩個問題給其他學生,讓他們回答。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表達能力,提問題的能力,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課后增加閱讀量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從中學會如何做人。學生讀的很多文章都是震撼心靈的感人故事,教會了他們如何孝敬父母,主動學習,做一代優秀的90后。
2.精彩導入。每節新課之前,教師的導入語要簡潔、鮮明、生動、新穎,富有有誘導性和啟發性。這是新授之前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恰當地運用導入語,以使學生集中精力,激發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以飽滿的熱情和探究的欲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我們可以用講故事法、謎語法、點撥法、回憶法、想象法、設疑法、糾錯法等,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聲像法來引入新課,也會收到很好的導入效果。在講《土地的誓言》一課時我就播放了悲壯的九一八事變的相關視頻,用令人震撼的畫面和音樂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的愛國意識,為課堂奠定了恰當的感情基調,也為學生提供了了解文本的背景資料。
3.精美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可以讓學生樂在其中。就拿語文課“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之一的“讀”來說吧。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培根也說過:“閱讀使人充實,會讀使人敏捷……。”正確的讀書方法,恰當的讀書方式都會提高讀書效率,使人獲益。如果再能以靈活的手段,在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同時,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讀課文的興趣,使學生樂讀愛讀,讀懂讀通,則會極好地提高語文的學習成績。
常用的方法有:限時速讀、跟讀、分角色讀、分組讀、齊聲讀、提名單個讀;還可以開展朗讀比賽等等。在讀書活動中,要求學生不添字不丟字,不倒讀不破讀;注意朗讀的輕重音、語調語速,節奏情感等;反復練習,注重引導,會使學生感受到朗讀的藝術美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從而品味出文章的思想內涵,獲取知識信息,增強語文素養。
4.精講高效。不同文體的課文當然要用不同的講授方法,不同的語文老師當然有不同的講授風格,但總的來說,熟透地把握教材,精心地編寫教案,精當地選擇教學方法,會給課堂教學增輝添彩。在此基礎上,語文老師如果能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課堂上精彩的講授,則會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正是教師的典范性應該發揮的榜樣作用。講授中,精彩紛呈。
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陳雨婷博士也曾在報告中指出,課堂的有效不在于我們老師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吸收了多少。課后他們只能記住老師講過的10%,而學生自己摸索出來的卻能記住50%以上。采取小組合作或自學或讓學生當老師的方式都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的最好方式,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組織形式。而且一定要學生全面參與,不能只關注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只提問舉手的學生,教育要面向全體。采用陳博士所說的抽簽法,可以讓每個學生都集中精力地聽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我用了之后感覺效果很不錯。當然老師也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特級功能,隨時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并及時做出靈活反應,處理好每一個細節,讓生成教學也充滿魅力,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因為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多保持30分鐘,所以一節課要把握好火候,在學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時候,可以穿插一個小幽默或一個課外話題來放松一下,不過要注意及時的把學生拉回來,也可以開展一些與課堂有關學生又喜歡的活動,甚至可以讓老師變成歌唱家、表演家等。
當然,認真錘煉自己的課堂語言,讓課堂像一首歌,令人心情愉悅;像一本書,使人回味無窮;像一幅畫,讓人目不暇接。這需要我們平時一點一滴的努力。帶著我們的激情走進教室,充滿幽默的去講解每堂課,以賞識的眼光肯定每一位學生,讓自己的課堂評語說到學生心坎上,讓課堂煥發出生機和活力,課堂氛圍和諧民主,讓教室變成師生共同享受幸福的殿堂。
5.精巧板書。現在多媒體班班通用得多了,我們可能就忽視了板書。其實課堂板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板書要體現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好的教學板書,一定會讓學生“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也一定會給學生留下無窮的回味、殷殷的期盼。教學板書可以:①用不同的字體。心理學認為,刺激物間的顯著對比,易引起注意,板書就可以遵循這一規律,采用不同的字體,放大、縮小字,造成反差,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②用不同色彩的粉筆寫。板書中注意使用不同色彩的粉筆寫。既可以突出要強調的對象,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促進課堂教學的提高。③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巧妙地板書設計,或橫向排列括號歸納,或如耀眼的五角星,或如飛翔的和平鴿,或如燃燒的火炬……都會讓人醒目提神,印象深刻。
要想讓學生喜歡上一門課,除了課堂的精彩外,課后也要多努力。比如:向內——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廣泛閱讀各個方面的書籍,豐富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和道德修養;多向同仁學習,積累寶貴經驗,多反思教學活動,大膽改革創新;對外——分層次布置適量的學生感興趣的作業,避免無用功;課外大量的搜集材料,為學生準備充分的學習資源;找學生談心,利用導師本、日記本,短信、微博等走入學生心靈世界,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對待學生公平公正,一視同仁,一諾千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其身正不令則行,諸如此類,展現教師人格魅力,拉近師生距離,都會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是我語文教學方面的一點體會。今后,我會繼續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更多的學生愛上語文,感受學習語文的幸福!為教育園地再添一抹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