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更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們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缺乏閱讀興趣、缺乏閱讀指導,缺少閱讀時間、缺少閱讀書籍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作為教師要認真在大語文觀的指引下,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一、課外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
學生的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一樣,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動和行為構成的,同時還有閱讀需要、動機、興趣、態度等各種意向因素的滲透。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是意識性的知識不是很具體,一般不容易理解,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如果學生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會到他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就能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達到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的目的,遵循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規律,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 正確的閱讀態度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良好保障
通過閱讀而提高語文能力,不是一兩天、三兩個月能見成效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積累、學習過程,持之以恒的閱讀意志是養成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要有堅強的毅力。剛升上高中,學生還沒有適應新的生活,所學科目有九個之多,語文教師適當安排閱讀時間、適宜的閱讀量內容等,合理引導并給予方法指導,如家長能從旁監督更能幫助學生提高自控能力,養成課余自覺看書習慣。
三、多讀巧記是養成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是不夠的。有的學生只有生動情節的內容才馬馬虎虎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及吸取技巧,更不懂得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不可取的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并且讀得有收效,多讀巧記是養成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定期交流讀書成果更能促進班級課外閱讀氛圍。
1.多讀多寫,是獲得語文能力的唯一途徑。要學好語文,光讀幾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材料,這也是在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
2.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很難做到一蹴而就,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堅持寫好讀書筆記和日記是“厚積”的有效方法。但是文章中的佳辭妙句、謀篇布局,無論是誰都不可能一下子記下來,這就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更有實效。
另外,要定期交流讀書成果。對于學生的讀書積累可利用課前五分鐘或者閱讀課進行交流討論,讀書小組內部先交流,然后推薦代表上臺交流。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我及時地在課堂上進行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通過這種形式,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不斷積累語文知識。
真正的語文能力,是在大量的閱讀中,不斷獲得不斷積累,才能把教師的招數變成自己的能力,所謂“厚積薄發”也。 說到底,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并采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引導他們在實踐中自主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發展個性,這就等于給了學生一把學好語文的金鑰匙,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