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課型,寫作水平直接反映的是學生語感和英語素養的優劣,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中,學生出現寫作上的差錯是在所難免的,是學生思維和認知的真實反映,傳統教學模式的做法是“有錯必糾”、“要糾必速”,實踐證明效果不佳,糾錯應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針對不同的出錯類型實施不同的糾錯策略,推動寫作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錯誤;效果
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課型,寫作水平直接反映的是學生語感和英語素養的優劣,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中,學生出現寫作上的差錯是在所難免的,是學生思維和認知的真實反映,如何糾錯成為了影響寫作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出錯的成因和糾錯的策略談幾點筆者的看法。
一、寫作教學出錯的成因和傳統糾錯方式
1.錯誤的成因分析
著名語言學家杜雷說過一句話:“不犯錯誤是學不會語言的!”學生在應用英語寫作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的句子那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教師不應該去責備學生,而應該去和學生一起分析出錯的原因,錯誤是一扇心靈的窗戶,我們透過錯誤可以窺看到學生最為真實的英語學習和應用過程,當然出現錯誤必定是有內在或外在的原因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學生在應用英語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原因容易導致錯誤的產生。
(1)受到漢語的干擾,出現了母語負遷移,導致有些句子不符合英語的語言邏輯。
(2)受到英語語言內部多種時態、語法的干擾,導致有些句子在結構、時態、語法上出現了錯誤。例如,教學中過多的強調某條語法規則下的句子結構,誘發了學生將該結構錯誤的應用到不適合的語境之中。
(3)受到非語言因素的干擾,這主要是學生的學習心理、習慣和狀態引起的。學生在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疲勞、焦急的時候容易犯下非認知型錯誤。
2.傳統糾錯方式的弊端
傳統教學模式的做法是“有錯必糾”、“要糾必速”,如此簡單化的處理導致了,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未能養成,反而強化了不正確的語言習慣,最終導致更多的差錯被激活,積重難返。
大量的研究和教學實踐經驗證明,過多地、過頻地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錯,會導致學生學習心理的變化,學生對英語的應用水平不自信了,怕犯錯誤的心理產生了,并逐步演化為英語語言應用障礙,不敢大膽地應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際,嚴重阻隔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
二、科學糾錯的幾個建議
1.寬容學生的錯誤
教師對待學生錯誤的態度將決定著學生糾錯心理的動向,態度粗暴,教法簡單,勢必挫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證明,教師在面對學生寫作上的錯誤時,寬容的態度可以減少學生心理上的緊張感,在感情障礙消除的情況下,學生更有信心、更要積極地去反思自己的錯誤,學習主動性被再次激發,自我糾正成為了可能。
當然,寬容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師必要的約束和引領還是很重要的,教師對糾錯環節的重視,對學生的關懷和感人至深的態度學生是能夠感受到的,在教師感情和激情的影響下,勢必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正情緒驅動錯誤的“分化”。
2.撇清錯誤的類型
雖然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多元化的,但是錯誤的形態卻通常可以歸為全局性錯誤和局部性錯誤兩種。前者違反了句子的總體結構,句子的主要成分出錯,如:“I like take taxi but my friend said so not that we should be late for school.”全局性錯誤會導致意思表達上的含糊,理解和交流上的困難,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后者是局部出現時態、詞或短語上的錯用、漏用,如:“If I heard from him,I will let you know.”局部性錯誤,不構成理解上的障礙,會隨著學生語言的豐富逐步消除,當然如果不能消除的,教師必須予以糾錯引導,避免差錯“石化”。
3.強化糾錯的自主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糾錯是學習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因此在糾錯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于鼓勵和領引,主要的還是要激發學生自主糾錯的意識,促進學生對作品進行自我評價。實踐經驗表明,只有學生能夠自我發現令人費解的句子和不合適的修飾,并推敲后予以更正,適當的位置用上最恰當的詞匯,才能是真正地用好了書面語。在糾錯過程中一定要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和錯誤呈現的類型,只要學生能自己發現的堅決不講,學生不能自我發現的,應進行適當的鋪墊引導其發現,尤其是一些比較有共性的錯誤,教師應盡可能地讓他們自己去糾正,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面對錯誤放手讓學生發現和糾正錯誤,效果要比老師包辦代替好得多。
【參考文獻】
[1]羅曉杰 孫琳.偏誤理論與二語習得[J].外語學刊,2003(2)
[2]喬小六.二語習得中的錯誤理論研究回顧[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3)
[3]陳艾莎.試論外語教學對比分析和錯誤分析的研究價值[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