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適合個體需要而產生的內心深處的深層體驗,它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我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更可讓嚴肅的課堂沉浸在濃郁的情感氛圍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助推課堂教學的效果。
語文學科本身就是蘊含豐富情感的學科,特別是初中語文教材,更是不乏謳歌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的名篇佳作。這些承載著人生哲理、蘊含豐富美感的優秀篇章,都是作者“發乎于情,不吐不快”的結果,可謂是作者情感的真實流露。尤其是初中學生,情感豐富而細膩,敏感而熱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又具有滲透的必要性。本文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點個人的看法,與同行共討。
一、注重情感生成,挖掘學生與作者的情感連接點
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任務,與小學相比,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的目標不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識字、閱讀和理解課文的層次上,教師應將其擴展到感悟作品的藝術內涵,提升對文本內在的探究上,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教材中那些恬靜淡雅、膾炙人口,流露著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豐富情感的篇章,與學生一起剖析、品味、感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牽情入境,找準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讓學生真正步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去感悟作者的情懷。正如英國作家王爾德所說:“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完成了另一半”。因此,學生閱讀前,教師要營造閱讀的氛圍,讓學生帶著濃濃的期待去閱讀,這樣,學生才會自然而然地生成強烈的心理體驗,而當學生步入文本描繪的境界,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時,才會引起他們豐富的審美體驗。
優美的文字是作者內心真摯情感的流淌,也只有那些充滿真情的文章才能打動和吸引學生,在學生稚嫩而豐富的內心留下美好的印記:如“百草園”中流露出作者童年的自由快樂和熱愛生活之情;“我的母親”中流淌著濃濃的思母之情;曹孟德東臨碣石的躊躇滿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腔報國之情;“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中傳遞的一縷悠悠思鄉之情;還有《岳陽樓記》中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之情……這些優美的篇章,教師在引導學生真情品析的基礎上,讓學生感悟文本的意境,必然會引起學生怦然心動而心有所悟。此間,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引導,為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做一個忠實的引領者和指路人,不斷開啟學生的心扉,讓學生盡情感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不斷獲取愉悅的心理體驗,升華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教師恰當引導,充分領會文章的情感脈絡
要想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滲透,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情感豐富,情緒熱烈的人。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時候,教師應先“情動于己”,領會作者的情感基調,與作者同喜共樂,在詮釋課文時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從而喚起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在教師營造的氛圍中逐漸產生情感的火花,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如《驛路梨花》一文,描寫的山間茅屋中發生的故事,時間跨度久遠,作者基于情感的需要,巧妙構建了一個個的懸念,伴隨著懸念和誤會的消釋,讀者感受了一種柳暗花明的美感和茅塞頓開的快意。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以梨花命名,描寫人物又通過純潔無暇、芳香四溢的梨花作為襯托,在文章的結尾處又借用陸游的梨花詩來點題,將景色、人物、心靈之美巧妙的貫穿于梨花之中,反映出我們勞動人民淳樸的,助人為樂的精神,從而領會了作者那份發自內心的贊美之情。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自然而然的將自己的情感遷移到文本中去,將作品流露出的情感、作者內心的情懷、教師的深層體會、學生的真情感悟恰如其分、自然妥帖的融為一體。
三、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內心升騰情感的火苗
情感教學是培養人的良好素養的重要方面,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來說,應借助情感,寓情于教,不斷深化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情感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境而產生。教師如果能以形式多樣、獨具魅力的導語,將學生引入生動的情境中,就容易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真情誦讀,體會情感
大凡那些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優秀篇章必然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素材,讓人讀來賞心悅目、如品香茗。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真情范讀,可將學生帶入美的意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百花爭艷、至真至美的氛圍中,從而領略文章中散發的美的韻味。
3.營造氛圍,滋養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用淵博的知識去打動學生,用誠摯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用仁愛之心、博愛之情去陶冶學生,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情感的熏陶。這樣,語文教學才會在不經意間構筑良好的氛圍,贏得學生的青睞,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濃濃的期待和迷戀,不斷滋養情感的火花,升騰起情感的火苗。
總之,語文教學中如果無視情感教育,其播種知識的土壤必然是貧瘠的,內化知識的過程必然也是生硬的,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可能是愉悅的。因此,我們作為語文老師,不僅需要掌握駕馭情感的藝術,更要善于運用情感技巧,將語文課堂演繹成蕩漾情感的所在,使學生沉浸在彌散著愛的海洋中,從而獲取心智情感的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