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應試教育的作用,加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長期的影響,歷史課堂教學還是偏向于知識的講授和記憶,對人文化的歷史素養重視度不夠,表現為歷史學習的生硬感。筆者認為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教師投入的情感不夠豐富,教師的激情不夠,未能與學生的情感共鳴,導致學生思維未能盡可能的散開;其二,教師未能及時地、科學地對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成果進行評價,導致學生的積極性未能得到及時的保護和維護。
筆者在多年教學中發現,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情感具有互通性,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情感的激發度,只有學生的情感受到激發,思維興奮起來了才能發散開去,暢游歷史長河,感受過去的文明和情感。另一方面,學生在做出努力后都希望得到肯定,這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教師客觀地、分層次地評價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助推學生創新和發現。
一、情感共鳴,促成課堂小高潮
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進行的各種思維活動,始終不斷地進行著,可以說,它是一個動態的流程。即是流動的,其前后的流勢不可能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或層層推進,水到渠成;或山環水轉,突兀顯現;或波濤洶涌,雷霆萬鈞……創造性思維的浪花跳躍、奔騰、四濺,并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便是一堂課的高潮。形成高潮必然有一個興奮點,由此發散勢必促成整個課堂教學的高效。
二、浸潤至深,激起感情浪花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實現學生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都有很多有效的途徑,無論是傳統的還是創新的,都可以應用得游刃有余。但在實踐過程中總是感覺情感目標的達成往往是最困難的。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歷史情感的實現,多去思索這種“潤物無聲”的途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展水平,盡量選取那些學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易于在學生心靈深處激起感情浪花的手段。
就如必修三第8課《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教師可先從四大發明、數學、農學、天文學及醫學五個方面向學生介紹古代中國幾千年的科技成就,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古代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以及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順著歷史的軌跡分析近代中國科技落后的原因及被動挨打的種種表現、現代中國迅速發展科技民族振興的史實,并引導學生深思民族振興的方法和途徑。這樣,通過比較分析既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科教興國”方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可教育學生克服阿Q式的民族自慰情結或因近代的落后而妄自菲薄,更能激發學生的理性思考,形成對中華民族發自內心的熱愛,樹立正確的民族文化觀和全球史觀。
三、追求臻境,升華情感品質
學生從對豐富生動的歷史感知中產生的情感是不穩定的,必須發展成與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系的、深厚的、堅實的高級情感才成為一種穩定的情感,并能進一步升華成為情操。教師只有在講授過程中把課眼巧妙地隱含在富有啟發性的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在聽講的同時,有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的余地,學生在思索中求理解,消化中求鞏固,在發展思維中實現認識上的飛躍和感情被激發,逐步得到升華一一從情緒到情感,最后再上升到情操和意志。
正如教育家夏丐尊所說:“沒有情感,也就沒有教育。”可見,歷史教師必須注重情感教學藝術在歷史課中的運用,只要教師控制好情感在每一個階段的收斂,把握好情感在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體現,就可以使歷史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四、科學評價,穩固學習正情緒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課堂教學中,課堂評價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教育資源和教學力量。科學的評價機制既是一種評價手段,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如果在課堂上教師能設計一些與課眼相對應的練習,讓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實現由認知到理論、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無疑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形成技能、提高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必修一的“辛亥革命”,新課講授結束后,教師可圍繞“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一課眼,設計一場小型的小組辯論會,讓學生學會用已經掌握的歷史知識來解釋論證自己的觀點,并對其它不同觀點進行辨析。教師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觀察,進行適當補充和指導。
關于課堂評價,大家想的最多的是“賞識教育”,筆者認為“賞識”是必要的,但是更應該注意適度,濫用表揚會貶低“賞識”的效能,評價學生的觀點應是客觀的,學生的探究成果都有閃光點的存在,當然也必然會有不成熟的地方,指出優點、提出不足,并給予進一步探究和思考的建議,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評價過程中感受到自己被關注,被認可,這對于學生情感的激發和維系很重要。
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在課堂中教師通過建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的、充分激勵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多種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注意觀察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圍繞課堂的中心問題,在教師的肯定和幫助下實現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的習得,同時還豐富了歷史情感,學習動機還在客觀的評價下得到進一步激發,切切實實的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