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高中英語學習過程中,“聽”是信息輸入的過程,聽力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信息輸入的技能,“聽”是模仿發音的基礎,沒有語言的輸入,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就無法發展,同時,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應用英語進行交際,而交際的形式又是以口頭方式的交流為主,這里面也涉及到“聽”的質量和能力。隨著新課程的深化,高中英語對聽力教學的重視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不過從聽力教學效果來看,卻總不能做到盡如人意。本文就高中英語聽力教學這一話題,分析當下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存在哪些問題,并從多個角度分析處理策略。
一、聽力教學現狀分析
近些年,隨著新課程的深化,英語聽力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英語聽力教學模式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不過仍然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1.教學過程中“講”的缺失
在平時的聽力訓練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師在聽力教學中僅僅提供聽力材料,讓學生聽錄音,接著就是對下答案,有時這一過程還是利用晨讀課讓課代表完成的,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由于在訓練的過程中方法指導上的缺失,學生的聽力水平只能是維持現狀,要有所突破比較難。
2.聽力材料的選擇缺乏科學性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平時聽力訓練材料的選擇上總是采用高考題,這樣的選擇是不科學的,沒有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答題的壓力比較大,聽力訓練的正答率不是很高,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容易導致畏懼和厭倦等不良情緒的生成,嚴重阻礙了學生聽力水平的提升。
3.學生基礎知識的缺失
要順利完成聽力訓練,學生除了掌握必要的語音知識,還應具有一定的辨音能力、詞匯量和語法知識,這些基礎性知識都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語篇意義的理解程度。聽力理解程度跟學生的詞匯量與語法知識存在著很大關系,有時聽力材料中又存在一些難以理解的專有名詞、習慣用語、俚語等等,詞匯量的匱乏,勢必導致聽力上的困難。筆者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辨音能力的影響更大些,有些學生的語法和詞匯基本知識基礎比較扎實了,但是由于辨音能力的低下導致語音障礙而聽不懂。分析表明,當聲音信息輸入時,“聽”的首要環節是依據語音、詞匯、語法等等信息識別并選擇聲音信號。實踐證明,在聽的過程中,學生自己的發音與標準發音之間的貼合度,直接影響著聲音信號的提取和理解正確與否。
4.學生聽力技巧上的缺失
筆者在和學生交流中發現,有些學生說:“聽的時候什么都懂,不過聽了后面卻通常忘了前面,聽完了所有的材料,只是搞明白了主旨和大意,具體的細節既不清楚了。”再去看我們平時遇到的聽力題,如果問題設置在相關的細節上,學生由于感覺上的模糊,只能是猜測答案,錯誤率高。
二、多元化處理策略分析
1.教師強化基礎教學
沒有語言基礎,英語聽力水平和理解能力無法提升,具體在做法上有以下幾點:
(1)加強語音訓練,教師應精心設計與語音相關的練習,多給學生多提供一些辨音訓練,借助于訓練提升辨認語流中語音變化的能力,在平時詞匯拼、讀的教學時,對學生嚴格要求,確保其能夠按照讀音規則盡可能正確的發音。
(2)重視詞匯教學,詞匯量是絕定學生理解能力的基礎,除了詞匯量以外,詞匯教學過程中,注重拼讀規則的滲透,借此來將詞匯的音、形、意統一到一起進行記憶,如此一來單詞的記憶會更牢固、更長久。
(3)強化閱讀訓練,閱讀的作用除了可以擴大詞匯量以外,有利于所學語法知識的鞏固,有利于英語句子結構的理解。
2.強化聽力方法技巧的指導
從聽力訓練來看,技巧對聽力效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就聽力技巧的訓練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要求學生在聽之前對材料快速閱讀,培養對相關問題的預測能力。
(2)在聽力過程中,培養學生抓文中的實詞、主題句的能力。
(3)教學過程中,多開展聽寫句子的練習。
(4)引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暫時放棄聽不懂的詞句,跟隨錄音繼續往下聽。
(5)訓練學生聽力訓練過程中注意力保持訓練,不刻意追求將細節全部能聽懂,通過專項訓練來提高數字、人名、地址等關鍵信息的注意力訓練。
3.強化綜合訓練
聽力教學不應該是孤立的,應注重將常規教學與聽力訓練相結合。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盡可能用英語來組織各個環節的教學、交流和討論,將聽與說、讀、寫相結合在一起訓練,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技能。
具體實施上就是先聽,后跟讀,借助聽培養學生聽覺,跟讀有利于提高學生吸取信息的質量,接著再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來回答,學生在聽后口頭回答問題,或進行復述,實現聽和說的結合,聽寫訓練也是發展學生聽音意會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強對語言的敏感性,切實提升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在具體的聽力訓練中,還應當注重精聽與泛聽相結合。泛聽是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速度的,引導學生將注意的焦點放在整段材料的大意上,能夠抓住中心思想即可。精聽通??梢越柚爩憽褪觥⑼瓿删渥拥确绞竭M行訓練,在聽力訓練將具體的要求擺出來,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注意哪幾個點,確保聽力訓練能夠達到最佳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