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學生在繪畫中遇到“瓶頸”的部分原因,是來自速寫能力的滯后;闡述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速寫,無論是從藝術教學的角度還是能力培養的方面來看,都應該得到重視與關注;提出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把速寫當成生活習慣;認為在具體教學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決定速寫“量”的積累,應挖掘其繪畫天性,激發潛在的藝術動力,使他們“熱愛”速寫。
【關鍵詞】美術教育;速寫教學;觀察能力;造型
近兩年,大多數高校在美術專業的考試中,除了以往的素描與色彩考試外,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于是,考試科目中便出現了速寫默寫與半默寫,重在考察學生平時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記憶能力等等。據報道,廣東省2008年開始美術聯考,速寫滿分由50分改為100分,由此可見速寫在對學生造型能力考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廣州美術學院也把速寫總分升到100分,占美術類招生考試科目總分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在教育過程中也不難發現,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更多的會去研究素描、色彩的作畫規律,以及繪畫技巧等等,而對速寫的重視度卻遠遠不夠,殊不知:速寫是用一種簡化的手法來綜合表現運動物體的基礎課程,有著其一定的教學地位,在多元化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確的面對速寫也是值得每個教育者深思的問題。
一、把速寫當成生活習慣
筆者從這些年的美術教學中得出的經驗是,把畫速寫變為一種生活習慣。對于速寫練習,學生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教給學生“廢紙三千”的思想理念,從每一階段的速寫中總結經驗,有所領悟。就像英語閱讀需要語感一樣,畫畫需要手感,而速寫正是培養手感的最佳途徑。因此,筆者給高一的新生布置每天3幅速寫的作業,一開始,畫面的用筆、線條的運用都是拙樸的,漸漸的隨著累積,學生繪畫的手感漸漸形成,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運用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形式:以線為主或是線面結合。
在一系列的速寫訓練過程中,學生迅速的掌握了人體的基本結構,熟練地畫出人物和各種動物的動態和神態,漸漸的他們學會了如何更為巧妙的拆散與整合繪畫語言,使得畫面最大限度的表現出自己的想法與意圖,為以后的創作和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學會“看”書和欣賞
看書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看繪畫的基本理論書,了解并掌握比例、結構、透視原理、人體解剖等一系列的知識點,只有把書看懂了,知識才能最大程度的被吸收,并體現到自己的速寫中。
畫畫需要“眼高手低”,通過一個平臺來提高自己的欣賞水準和藝術涵養,多看大師的作品,學會與作品對話,站在巨人的肩膀去思考,也不失為學習的一種捷徑。東方線條的運用嫻熟可追溯到仰韶時期,至漢唐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如顧愷之的“春蠶吐絲”,北齊畫家曹仲達的“曹衣出水”,用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與其畫法相對的是唐代吳道子的“吳帶當風”,用筆其勢圓轉而衣服飄舉,線條的運用生動美妙。西方的一些繪畫大師,如:荷蘭畫家倫勃朗、18世紀英國畫家荷加斯、19世紀德國畫家門采爾等,都是速寫的高手,可以多看、多臨摹他們的作品,體會和感悟大師們藝術語言的運用。
三、速寫狀態
每個學過畫的人都知道,只有在良好的繪畫狀態下,才能畫出優秀的作品。而狀態是可以培養的,作為學生,無需盲目的抄襲對象,而應抓住所描繪對象的本質,即動態、結構等關系,去解決繪畫的基本問題。
享受是繪畫的頂級狀態,享受繪畫帶給你的樂趣。看到一幅幅速寫中,自己的觀察能力敏銳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記憶能力增長了,會增強自信心,提高自己對繪畫的熱愛,而發自內心的熱愛,給了藝術創作所需要的前提和激情。
用“痛并快樂著”來形容速寫的狀態再合適不過了,總結每次繪畫中的問題,看到自己速寫中的不足,然后思索、練習,在下次作業中注意改進,帶著問題去學習,當問題解決之后,看到自己的進步是快樂的,對照大師的作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繼續努力。
四、速寫技法
技法是繪畫的表現手法,也是熟練技能的表現。擺、揉、點、擦、寫等表現技法可在速寫中交替使用,使得畫面效果更貼切所要表現的主題。
以線為主的表現方式:用線來描繪事物的方法由來以久,線條也是視覺元素中最有表現力的元素之一,無論是兒童時期的涂鴉還是到大師們的速寫,線條無不體現出偉大的震撼力,利用其本身的變化,或曲直,或剛柔,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遵循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學畫過程,學生易于上手,容易表現。而中國的傳統藝術,無論是舞蹈、京劇還是繪畫、雕刻,“線”的意味都非常濃郁。
線面結合的表現方式:在線條嫻熟的基礎上,可略鋪明暗,使所描繪的對象在畫面中的體積、空間、虛實、主次等方面,藝術語言表達的更為豐富和到位。
以上兩種方法在高校藝術招生考試中運用的也比較廣泛,當然還有以明暗為主的表現方法,這種方法更為注重畫面中黑、白、灰的運用,以及它的排列組合、比例關系、深淺對比,學生可以通過練習比較出三種方法的聯系與區別,選擇更為適合自己的一種表現方法。
結語
速寫需要堅持不懈的訓練與努力,只有在長期的速寫練習中不斷的思考和總結經驗,不斷的進行探索,才能使自己不斷提高藝術修養,為今后的藝術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慎修.完美教學系列叢書——速寫[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5
[2]洪再新.中國美術史[M].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188
[3]王冬齡.書法篆刻[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9:2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湖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