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作文一直是重頭戲,歷來倍受師生的關注。但長期以來,特別是在一些農村的學校,作文教學往往是事倍功半,成效不容樂觀。在許多學生的作文里,看不到個性的張揚,看不到真情的流露,看不到生活的多彩……反而充斥著假話、空話、套話,或是“克隆”,或是“嫁接”,或是不知所云,這不能不說是作文教學的悲哀。
當前作文教學問題何在?
問題一:寫作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感到無話可說。很多老師命題時“一廂情愿”,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切身感受,激不起他們的寫作欲望,作文自然成了 “無源之水”,胡編濫造,生搬硬套的現象肯定會大量涌現。離開了生活的體驗,沒有了寫作的激情,學生怎能不對作文頭痛?
問題二:過多地重視“技法”的指導與訓練,使學生不敢大膽去寫。每次作文,老師從審題到立意,從選材到構思,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都講得頭頭是道,精細入微,以致于給作文套上重重“枷鎖”,讓學生無所適從,望而生畏,只能為了應付作文而機械地模仿。
問題三:作文評價方法簡單劃一,缺乏平等地交流、引導和激勵。在作文批改中,老師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批改意見。在批改過程中,沒有師生平等地交流,沒有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僅憑老師個人的喜好來評價作文,很容易扼殺學生對生活的獨特感悟,挫傷學生的寫作熱情。
問題四:學生閱讀量太少,閱讀面太窄。在農村,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家長很少為孩子買書或帶其去圖書館閱讀,再加上電視等媒體的沖擊,相當一部分學生除了語文書之外,很少讀課外讀物。另外一部分學生,看的書雖多些,但太單一,多是一些作文書??上攵x書不破萬卷,下筆豈能有神?
針對上述種種問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認為應該解放學生,還其自由閱讀及寫作的空間。
一、帶學生走進生活大課堂,讓他們寫其想寫的內容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比比皆是,只要留心去觀察,細心去發現。憑借農村學生更接近大自然這個有利的條件,老師應鼓勵學生多去觀察樹木花草,鳥獸蟲魚;去感受風霜雨雪,春夏秋冬……還要鼓勵他們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走上街頭,深入社會,盡可能地拓展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閱歷,并采用隨筆的形式隨時隨地積累素材,使寫作的“源頭活水”滾滾而來。
二、廢除過多的“清規戒律”,給學生自由的寫作空間
為什么不少學生說話時思維敏捷幽默可愛,但動起筆來,卻無話可說,空洞乏味?我認為主要是學生作文時受到的束縛太多,內容有規定,文體有規定,字數有規定,時間有規定,限制多了,負擔大了,真情就不能自然流露,個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展示。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項艱苦的任務來負擔?!币虼?,教師應盡可能地減少對學生作文的束縛,讓學生從作文的困境中解放出來,消除其畏難情緒,尊重其個性,使之能夠大膽去寫。用自己的筆寫自己想說的話,學生的寫作熱情就能自由釋放,個性魅力則可以充分展示。
三、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起初,每一個孩子都是畫家、詩人,他們眼中的世界如詩如畫,他們對世界的表述是個性化的,有創意的。可惜,因為過多的成人干涉,孩子們正在一天天地失去詩情和畫意,這不能不說是當前教育的悲哀。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平時對學生的評價是不是過于武斷,過于簡單劃一。
我認為,應采用多層次、多元化的作文評價方法,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老師首先應尊重學生的寫作成果,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只是一句話或一個詞,也要給予充分肯定,絕不能把學生習作批得一無是處,嚴重挫傷他們的寫作熱情。其次,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批改作文,把批改的權利還給學生。一個能寫出好文章的人,必是一個會修改文章的人。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自批自改,或小組交流互賞互改,在批改中他們漸漸提高了自身寫作素養,增強了審題立意、遣詞造句的能力。另外,老師還可以通過推薦優秀習作到報刊發表,或創辦班級報刊“風華正茂”,將習作裝訂成冊,附上封面,在班內或班外交流等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寫作帶來的成功喜悅。
四、把學生從繁重的作業堆里解放出來,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閱讀
惟有讀書破萬卷,下筆方能如有神。的確,要想寫出文采橫溢的文章,僅憑走進生活,堅持練筆,勤于修改還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儲備,才能“厚積而薄發”。
老師應幫學生改變以前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學習方式,少布置一些機械抄寫識記的作業,多留些時間讓學生讀書。可以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讓學生多借一些名著與時文、美文等適合他們閱讀的各類書籍。老師充分利用晚自修的時間,每周至少安排四節課,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閱讀的氛圍,讓他們陶醉在書香中,欲罷不能。老師還應引導學生邊讀邊摘錄優美語句,經常寫一些讀書心得,隨時隨處積累寫作素材,力爭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這樣堅持讀下去,學生不僅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而且文筆也會逐漸開始“生花”。
總之,只有讓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多讀多寫多積累,才能放飛他們思維的翅膀,使其在寫作的天空自由翱翔,書寫出個性飛揚的優美篇章。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華山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