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將教師比作“蠟燭”、“春蠶”,對教師職業的要求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過度地強調和放大教師職業的無私奉獻,忽視了現實生活中教師的“人本”要求和“人本”效能。成功的學校管理,應當始終踐行以“人本”為宗旨的科學教育觀,培養教師的優秀心態。
學校管理,一是落實制度的約束機制,只有在制度的約束下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才能杜絕行政指令的隨意性,防范考評獎懲的不公。二是通過考評“過程”的審查績效,讓教師的知能水平在考核中得到指導,得到提升,教師自我展示的內在動力在考評中被誘發激活。三是開發完善學校內部的激勵機制,創造更多能讓教師盡情展示個性才華的機會,讓廣大教職工在學校為其搭建的“自我展示”的舞臺上,在各類活動的開展中,積極彰顯自己的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華,體現各人的特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的意義上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科學教育管理理念。
教師生命潛能的價值實現,主要依賴于激勵機制。在激勵的機制上要盡可能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公正”與教師發展休戚相關,若對一個人不公,就意味著以后有可能對所有人都會不公,就是對所有人的威脅;若對一個人偏向傾斜,同樣是對所有人的不公,而且導致的結果,不僅是傾斜面進一步擴大,而且傾斜度也會更加擴大,最后的結果是失控,是人心的渙散,是生命力創造了的萎縮與缺失。所以“公平公正”是一切良好機制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學校應該積極引進和建立公開公平的競爭機制,讓教師人人都有參與機會,個個都有選擇的平臺;讓每個人感受到公平而心悅誠服,得到機會不愧怍,失去機會無怨言,從而充分調動教師為學校發展作出貢獻的積極性。同時,學校既是文明培育、傳遞與人才培養的基地,也是學術發育的溫床。學校應該把學術研究放在學校長遠發展的戰略地位來對待,通過學術發展來帶動教師發展,可以通過設立學校學術委員會的方式,確定首席教師,由首席教師來負責各教研組學術活動,為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搭建平臺,為那些在學術、教研、教學中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的發展鋪平道路。
強化學校的科學管理,應力求做到“有序、民主、高效、到位”。創設和諧、寬松的人際環境,應著力解除教師的心理壓力,為每個教師創設以尊重、信任、賞識、寬松為要義的心理環境。
尊重,就是尊重教師的生命價值。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動,教育教學過程是一種在互動中激活生命的過程。我們要把教師視為不斷涌動著活力的生命,在平常的生活環境中,經常予以關照、關注、關懷,以心換心,以情換情,讓他們感受到真愛的滋潤,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這才是從真正意義上激發出生命意義的原動力所在。從生命的本體角度上關照教師成長,高揚其生命的神圣與人格的不可侵犯性,關注其發展的潛能,以幫助教師最大限度地獲取生命價值的實現空間和機遇。
信任,是共事的前提,是組建團結協作團隊的基礎。學校信任教師,就是充分相信每一個教師是強者,是能者,是可信賴者。讓教師參與學校的管理,充分發揮校教代會的地位與作用。檢查督促學校工作的完成質量,建立校園網,讓教師同領導之間有互相溝通的時機,有教師與教師間交流的平臺,加深彼此間的理解,增強校內師資團體的凝聚力。
立足“人本”需求,提升師德修養。從教師為人的本義出發,增強理性認識,正確認清“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的關系,“待遇回報”與“付出績效”的關系,“為別人付出”與“對自己負責的關系”,“積極作為”與“超越自我”的關系。
心境是絕對的環境。心態大于一切,一個教師沒有積極負責,充滿熱情的工作態度,就難以發揮個人的才智。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是有充分的道理的,因為態度始終在能力的前面,決定著能力的發揮運用。針對知識分子清高和自負的特點,要讓教師明白“態度”永遠比“能力”更重要的道理;針對教師中有部分人恃才傲物,卻又不能腳踏實地的情況,應讓他們在挫折中清醒地認識到務實謙和的重要;對教師隊伍中部分抱有“懷才不遇”甚至“怨天尤人”心態的老師,要主動為其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有組織地開展教學、管理等系列活動,幫助他們學會合作,學會坦蕩,學會包容,懂得抓住機遇去積極地展示自我。
在任何情況下,教師在求取回報的問題上是容不得半點投機的,否則就會貽誤于他人,就是對他人的不公正,就是對他人利益的侵犯。在索取回報和付出績效的關系上,要堅持按勞分配的基本分配原則,求得相對平衡。當然,教育的艱辛繁難,也決定了教師的職業必然要備嘗艱苦。但教師更應懂得“無付出則無回報”、 “無大績效就無大回報”的道理?;貓蟛皇瞧骄殖桑冃П雀冻龈鼪Q定著回報的大小。學校對教師的物質獎勵或榮譽評定,必須同教師的付出尤其是工作的績效緊密掛鉤,建立合理公正的考評機制,及時認可教師的積極作為,真正激活內在的工作熱情和智慧潛能,讓教師不斷感受成功的快樂。一些教師在傳統“利他”思想的負面影響下,認為自己的工作、知識、經驗是在為別人付出,與其自討辛苦,不如落個清閑;一些教師急功近利,貪于名位,常感到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干也是白干;一些教師甚至認同“給多少錢,辦多少事”的拜金思想,有利則上,無利則讓,甚至把應做的常規工作都與補助掛鉤,無補助不干,有補助拖沓。針對這種消極心態,一般應通過名師講座,談心溝通,榜樣引領,制度約束,考評獎勵等方式幫助教師形成正確的苦樂觀與價值觀,認識付出對自己之必需,懂得奉獻與索取的辯證法則,以健康樂觀的心態,自主自愿地投入到積極有為的自我展示中去。
教育事業應是充滿激情活力的事業,教育的成功需要教師滿腔熱情地投入,積極努力地探索,精益求精地創新。因此,我們必須引導教師認清“積極作為”與“超越自我”的關系。但是教師工作似乎極易陷入到一種自我滿足與無所追求的平庸,無過錯,無大績,因循守舊,經驗重復,平淡庸碌,最終形成所謂的“匠氣人生”。學校管理就是要調動教師“自我實現”的內心沖動,引導教師積極作為,超越自我。教師只有避免教育的平庸,在教海中大膽地搏擊風浪,自主地展示自我,杜絕安于現狀的平庸之風,才能因“有為”而“有位”,成就名師風范。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川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