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若想物理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教師就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物理教學中增強學生環保意識,以真實的背景為材料,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走向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將環境保護意識滲透于教學中;破除封建思想,樹立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入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和為人類造福的思想;培養節約,相信科學培養從小熱愛科學,將來運用科學為祖國作出貢獻,將物理知識和品德教育有機地融合。
【關鍵詞】環境保護意識;品德教育;生活與物理
物理新課程教學改革指出:“堅持進行啟發式教學,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物理教育中,以達到初中物理教育的目的。”我國教育目標: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吃透教材,把教學與思想教育整合起來,使學生的思想和科學知識全面發展。缺少思想教育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筆者認為教學中要重視思想教育。筆者從以下幾點談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
一、環境保護意識滲透物理教學之中
環境問題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是涉及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息息相關的話題。物理教學目標就要求學生了解生活中一些環境污染:空氣的污染、水的污染、噪聲污染等,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增強愛護和保護環境意識、從自己做起共同愛護、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經常從兩個方面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意識。
(1)以真實的背景為材料,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
在第二單元《水循環》一課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搜集有關水的來源和水污染的知識和情況報知,并按氣體、液體和固體作分類整理,與同學進行交流。其次,讓學生調查自家的用水情況,并給出一個合理的評價(如:“節水”還是“浪費水”、“會造成水污染”還是“不會造成水污染”等)。第三,讓學生調查生活區域內水的污染源及防治的設想或建議。最后,教師在上課時,再結合近幾年我國、世界頻頻發生的大干旱組織教學。學生通過這樣的體驗,了解了人類所面臨的水資源危機,感受到要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地節約用水,樹立了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2)走向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將環境保護意識滲透于教學中
在物理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筆者在有關環境問題教學中,常常首先設計如下2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
以水污染為例:
1.你生活用水是什么?水源來自什么水域?
2.你生活區域有河流、池塘嗎?水有沒有被污染?
接著根據問卷調查的內容,利用一節課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與交流,共同找到污染的原因,解決的方案及反思。最后,讓學生寫一篇環保小論文或寫一封給環保部門的一些建議的信。
二、物理教學中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引入
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與日常生活聯系,體驗到世界上的各種現象都是建立在物質及其運動的形式上。課堂上,教師可以在情境誘導滲透思想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知識同時又接受思想教育。例如在講述分子概念時,教師先將裝有水的燒杯放入少量高錳酸鉀,放置一會兒,學生可清楚地觀察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擴散現象。這個實驗現象比較生動的說明物質含有微小粒子,同時也能形象地說明分子的運動。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來豐富想象力,進而發展到抽象思維,把宏觀的現象和微觀的事實巧妙的聯系起來,從而建立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原子的結構。這樣通過實驗講解,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比較自然滲透了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又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分子總是不斷運動的觀點。符合形象到抽象—生活實踐中,符合認知規律。讓學生易于接受知識,牢固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為人類造福的思想滲透于物理教學中
科學探索腳步永無止境,科學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科學的發展改善了人類生活和質量。物理領域里很多杰出的科學家兢兢業業,為我們人類過上高質量的生活做出杰出貢獻。如,在教授地球的磁場時,向學生介紹我國宋代學者沈括首次提出了司南的概念,從而對后世的航海提供有力的幫助;又如,法拉第用線圈在磁場中轉動發出電流的原理,發明出了發電機,為人類提供了光明。用物理分析方法,制成了各種航天器,使人類走出地球已不再是夢想。從科學家的探究態度中,讓學生學習他們的精神,激勵學生學習物理熱情,樹立為人類造福的思想。
四、愛國主義思想、優秀道德品質滲透于物理教學中
人是地球的主宰,他能改變自然,創造原先不存在的東西。民族的繁衍、國家的富強離不開人。因此,培養具有愛國主義、優秀品質的人顯得尤為重要,物理教學如何滲透這一教育思想呢?教學中,我努力挖掘教科書中思想教育的素材。如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中的造紙、指南針,為人類文明、物理的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通過這些介紹學生不僅增長了物理知識,而且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同時我也給學生指出,目前我國物理的有些領域與國外相比還有相當差距,激發學生們學好物理、振興祖國的責任心和緊迫感。再通過介紹物理家的愛國事例:著名波蘭的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發現一種放射性元素。她為了紀念祖國,把這種元素命名為“釙”等事例。讓學生了解物理家不僅有淵博的知識,而且有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在電流的磁場教學中,通過介紹奧斯特通過無數次實驗,克服重重阻力發現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學習科學家堅韌、鍥而不舍的精神,甚至為科學獻身精神。
總之,教學與教育要相輔相成,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物理教學中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引入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和科學為人類造福的思想;培養節約,相信科學,破除封建思想,樹立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從小熱愛科學,將來運用科學為祖國作出貢獻,將知識和品德教育有機地融于一爐。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清水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