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對英語課堂教學產生深刻的影響。它為英語教學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境,它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可以通過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形式來共同呈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它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語言教學情境,豐富文化背景知識,使枯燥乏味的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意境,將英語課堂教學導向深入。本文就此對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探討。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
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各種硬件設備和軟件工具與科學方法,對圖文聲像等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
信息技術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手段,即各種信息媒體。如印刷媒體、電子媒體、計算機網絡等,是一種物化形態的技術;二是方法,即運用信息媒體對各種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存儲、交流、應用的方法,是一種智能形態的技術。信息技術就是由信息媒體和信息媒體應用的方法兩個要素組成的。
二、對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的認識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呈現教學內容的重要工具,將教學內容,以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呈現并有機地集成,實現對教學內容和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大幅度地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學習興趣,逐步實現教學方法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轉變,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原來的“被動接受、模仿再現、封閉讀書”變為“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創新教學模式,盡可能給學生提供真實或準真實的語言情景,增強學生學習的實踐性、主動性和自主性,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優化教與學的過程;另一方面,這種應用也有利于學生形成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應用英語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以及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在信息時代必不可少的認知、創造的工具。
三、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1.利用信息技術,變靜為動,創設教學情境
學習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習的強大內部推動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其輔助手段一般是卡片、模型、圖片和實物等,以靜態的形象為主,不易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創設真實的英語教學環境,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動感較強的畫面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設計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變靜為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和創新能力。
作為課堂的開篇,新課的導入關系到整節課的成敗。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會精心設計,以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新課的學習產生探究的興趣,這時如果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研究表明,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調動學習者多種感官的參與,正是多媒體的優勢所在。例如:在上《A school trip》一課時,我告訴學生初中生活中會有school trip,問學生想去哪里,為什么。然后我將一個Flash制作的動畫課件展示給學生,上面有美麗的藍天、白云、草原,還有許多可愛的動物,做著滑稽可笑的動作,仿佛把學生帶到了野生動物園,不僅點明了要學習的內容,同時激發并保持了學生參與學習英語的熱情,恨不得馬上投入學習之中。
2.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文化背景知識
(1)由老師在網絡上尋找并挑選了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文化背景知識,提供給學生,根據課時內容在上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
(2)制作有關文化背景的小故事課件,讓學生很好地了解世界、了解歷史、了解文化差異。
例如:一個外國友人去中國朋友家做客,進門時看見朋友的妻子很漂亮,出于禮貌就夸了一句:“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你的妻子真漂亮。)”翻譯把這句話翻譯給中國朋友聽,這位中國人謙虛地說:“哪里,哪里。”翻譯直譯:“Where, where ?”這個外國友人一聽,回答說:“From the head to the foot, the all is very beautiful.(從頭到腳,都很漂亮。)”通過課件把翻譯應該注意的問題用幽默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聽,教會了學生在西方國家,當有人夸你時,應回答:“Thank you!”而不是像中國人那樣“哪里,哪里”謙虛一番。運用信息技術這一直接有效的手段,有利于學生了解西方文化,輕輕松松地增強語感,學習地道的口語,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3)提供優秀網站,讓學生自己瀏覽網頁查詢有關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信息。例如:在感恩節前,我讓學生去查一查感恩節的來歷,有什么特殊的意義,美國人怎樣過感恩節的。類似的活動有助于學生了解中外文化之間的差異,對中西方文化的學習和理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利用信息技術,提供英語教學互動環境
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教師能準確及時地把握從學生反饋來的信息,對教學節奏、難度進行調整,實現英語教學的互動,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語7A《Unit 4 Integrated Skills》這節課,我使用了moddle網絡課程平臺(非常好的網絡互動教學平臺),設計的環節如下:
(1)在moddle網絡課程平臺中設置了一個powerpoint制作的課件,它向學生展示了Wu Wen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在了解了Wu Wen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后,我讓學生們用文字的形式將自己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上傳在moddle網絡課程平臺里并為自己的健康打分。
(2)以打分結果看,大部分同學得到的分數是13—19分,生活方式健康。但也有少數同學得分情況不是很理想。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BBS留言板給這幾位同學提建議。每個人的見解與評論都會被立即公布,以便所有參與討論的學習者能看到。通過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對自己的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更有助于他們認識和糾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由于這種學習過程是由每個學習者主動地參與并發布獨自見解與評論,并都是在教師監控下進行的,既保證了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又保證了學生的討論和發言能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防止偏離學習主題。
(3)在moddle網絡課程平臺中,將練習冊上的習題設置成分層次的網頁,即讓程度較差的學生做a類作業;程度中等的學生做b類作業;程度較好的學生做c類作業,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進行自由選擇。學生還可以利用幫助系統根據提示獨立完成,也可通過網絡向教師咨詢、求教。
(4)利用moddle網絡課程平臺的考試系統,設計、制作試題庫并反饋。將與學習內容相關的題目制成試題,通過網絡統計學生答題情況并及時把統計信息反饋給學生,對錯題做適當的解釋。
在網絡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學實現了雙向互動,教師可以使每個學生及時得到反饋,及時調整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
4.利用信息技術,提升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于它產生的作用是雙向的,教學中運用網絡技術,使學生們掌握英語學科知識的同時,也在促使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同比例增長。例如在上《Wild animals(野生動物)》的課時,我設計了這么一個環節:“上網搜索野生動物可能出現的生存危機,討論并提出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通過活動不但讓學生了解了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野生動物,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同時也培養了同學們搜索信息、甄別信息、使用信息的良好素養。
四、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思
當我們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時,必須考慮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要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學習能力進行透徹分析,以人為本,合理組織各種媒體資源,更好地為英語教學服務。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不能過分追求聲像圖畫效果,否則會淡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必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根本目的,做到形式和內容上的完美統一,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仍然具有它們獨特的優勢,教師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是不可替代的,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性交流仍是最有效的教和學的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適度地利用英語網絡資源,要把握好學習的趣味性和知識性之間的平衡。
針對中學生的特點,在英語課堂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創造性及感染力。但我們也不能過分依賴,我們對信息技術的利用應該建立在以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及發展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使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揮最佳效益,才能真正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市黎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