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足球是青少年學生非常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在學校里參與的學生也很多。近幾年,引進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高校越來越多,高校間足球比賽的水平大大提高,比賽的對抗程度越來越激烈,隨之而來發生的運動損傷有上升趨勢。本文針對足球專項的大學生在足球運動過程中所出現的運動損傷進行調查分析,并根據調查提出了防治運動損傷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足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調查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對安徽省淮南師范學院體育學院07、08、09級共80名足球專項學生的運動損傷情況進行調查。
(二)研究方法
本文綜合運用了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運動損傷發生率
在所調查的80名足球專項運動員中,進入訓練階段后發生過運動損傷的有68人,占總人數的85%;發生2次損傷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5%;發生3次及以上損傷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3.75%(表1)。可見,體育專業足球專項學生的損傷發生率較高。
(二)運動損傷發生部位
發生損傷次數較多的部位依次為踝關節、膝關節、足部和大腿,分別占總損傷次數的38.75%、23.75%、21.25%和21.25%(表2)。這是由足球比賽的性質決定的,足球運動主要由下肢來完成,現代足球比賽的節奏越來越快,強度越來越大,對抗越來越激烈,運動員體力消耗很大,學生需要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動作的幅度比較大,甚至超出了肌肉、關節、韌帶的生理結構。當踢球或拼搶時下肢用力過猛、動作幅度過大,而力量或柔韌性不足,或準備活動不充分時,則極易造成運動損傷。
表2 運動損傷部位的分布表
(三)運動損傷的原因
引起損傷原因的前4位依次為技術動作不正確、準備活動不充分、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和場地不良,其造成損傷的比例分別為23.75%、18.75%、15%和11.25%(表3)。因技術動作不正確造成的運動損傷占第一位。為此,高校足球教師必須重視基本技術的訓練,使運動員掌握規范、正確的專項技術動作。準備活動不足和不做準備活動是導致足球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低年級學生對準備活動的生理機制了解不夠,加之動作不規范,活動內容單調,以小場比賽代替做準備活動。自我保護意識缺乏也引起了較多的損傷,自我保護缺乏主要是指缺乏自我保護知識,不懂得使用保護器具以及在受傷情況下不懂得采用正確動作保護自己。場地不良也是導致足球損傷的原因之一。
表3足球運動損傷原因統計表
(四)運動損傷的治療情況
學生發生的絕大部分損傷都經過了治療,但也有少數損傷未經過治療,未治療損傷例數占總例數的8.75%,這可能是因為還有少數運動員與教練員對發生損傷的治療問題并未給予足夠重視,尤其是有時容易忽視輕度損傷的治療,損傷后未痊愈的比例高達42.74%,這可能與損傷處理不當和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等原因有關(表4)。
表4運動員損傷治療情況統計表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體育專業足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率較高,損傷程度較為嚴重,損傷發生較多的部位依為踝關節、膝關節、足部和大腿。
2.引起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技術動作不正確、準備活動不充分、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和場地不良,在運動前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十分必要,合理安排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并使其學會控制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防止因動作過大、過猛和勞損等原因造成損傷。
3.少數學生與教師對發生損傷的治療問題并未給予足夠重視,尤其是有時容易忽視輕度損傷的治療;損傷后未痊愈的比例較高,與損傷處理不當和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等原因有關。
(二)建議
1.高度重視體育專業足球專項學生的運動損傷問題,提高損傷防護意識,學習損傷防護知識,并采取有力措施對其進行防治。教練在教學訓練中向學生提出預防損傷的重要性,分析易傷動作和易傷部位,提出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
2.加強技術教學,使學生正確掌握各種基本技術并能熟練運用。教學訓練中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和區別對待原則,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應著重發展膝、踝關節的穩固性和下肢力量,對易傷的肌群要進行專門性訓練。
3.教師要根據足球教學的不同內容、季節氣候,合理地組織和安排準備活動,使準備活動充分而有效。加強運動場地的建設,并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力爭每次訓練和比賽時為運動員提供合格的場地。
4.提高學校醫務人員專業水平,合理配置治療設備,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運動損傷,努力提高損傷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龍軍.足球運動損傷現狀及對策研究綜述[J].溫州師范學院學院學報,2004,25(5): 10-106
[2]杜光寧,賴炳森,葉佳春等.大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 22(2):94-97
[3]賴炳森,杜光寧,古文東等.體育專業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2,24(6):57-58
[4]孫榮輝.足球運動損傷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5,24(3):23-25
[5]陸建森.談我國足球運動員的運動損傷[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18(3):74-76
[6]董坤,張葆欣,文安等.中國U-15男子足球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及防治對策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3):358-360
[7]張宏智,楊文賢.大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原因及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2, 1(4):60-61
[8]耿建華,毛杰,左文清,等.陜西國力、青島頤中足球隊2002-2003賽季運動損傷初步調查分析[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5,24(5):583-585
[9]姚廷軍,張榮清,柯敏等.試述正確掌握足球技術動作的關鍵是抑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5):136-137
[10]李榮源,張智.高水平大學生足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2):33-35
(作者單位:淮南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