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教育就是教書和育人相結合,而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往往在分數和在升學壓力面前,許多老師只看重了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育人。當今的社會越來越看重人的綜合素質,因而國家也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單一的傳授知識不是我們需要的教育,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應該有意識的滲透德育。因而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把語文教學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不留痕跡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滲透德育的主要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挖掘課文豐富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被選入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優的佳作,不僅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可以說語文教材提供的是豐富飽滿、異彩紛呈的情感海洋,為語文教師實施德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優越條件,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并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豐富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語言是思想的外殼,任何作品都是通過語言文字來反映現實,表達思想的,只有細致地分析作品的語言,學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作品內涵,培養審美情感。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第二節寫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待市上陳列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詩人由天上的街燈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陳列的物品和街市的繁華、美麗,想象豐富而自然。這里詩人連用兩個“定然”表達了一種絕對肯定的語氣,通過品味語言,聯想到作者所描繪的天上街市的繁華、美麗,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再如,余光中的《鄉愁》,鄉愁本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詩人表達出來后卻實現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郵票、船寄、墳墓和海峽,用的語言很巧妙,“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正語反用,以一種輕描淡寫的筆法,使鄉愁濃縮于面積小程度輕巧的對象之上,反襯出濃烈的思鄉情緒,同時,這首詩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那無盡的鄉思,給人以一種藝術上的美感。
(三)挖掘語文教材中優秀人物形象,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
初中語文教材中描寫人物的篇幅較多,老師可以通過挖掘這些人物形象,運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如,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應緊扣父親疼愛兒子這個中心,重點剖析“望父買橘”的“背影”這一情節,充分體會父親用心和艱辛,并通過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的分析,體味父親對兒子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深切的愛子之心。又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寫了母親勤勞儉樸的美德和對我的種種關照,描寫了“我”從小就幫助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了作者很大的教育,也形成他的完美的人格,再如,楊振寧的《鄧稼先》,作者并不是站在一個科學家的角度來客觀地為另一位已做科學家樹碑立傳,而是從一個朋友的角度來真摯地懷念自己已故的友人,那充溢于文章字里行間的真情,讓我們感悟到鄧稼先偉大的人格魅力。
二、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中學作文教學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好課堂,是培養學生品質高尚、互助友愛等優秀道德品質的最好陣地,首先應抒寫真情實感,禁假話、大話、空話,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生在寫作時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并不斷審視自己,運用自己獨特的寫作語言,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其次,教師應重視命題設計,引導學生確立積極健康的寫作思路,啟發他們尋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另外,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教師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該視作德育的過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然,會產生創作的沖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鍛煉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德育的目的。最后在作文批改中,不要只盯在語言形式方面,而要高度重視思想內容方面。
總之,作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途徑,也是語文教師教書育人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在語文實踐活動和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
語文實踐活動是新課標的又一創見,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活動教材,如初中第三冊中的“詩海遨游,意興盎然” ——古典詩歌背誦比賽,我們指導學生通過吟詠和背誦古典詩歌,培養學生高尚美好的思想情操,從中汲取思想和文化的精神與營養。如第六冊的“聆聽先哲教誨,感悟人生真諦”——名言接力賽,通過這個活動,深刻領悟名人先哲精粹的語言所道出他們對大千世界的洞悉,對人生萬象的徹悟,陶冶情操。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類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理念不斷更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紜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從而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如舉行讀書報告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達到知識的積累,受到美的陶冶,思想上的升華。
總之,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相輔相承,學生在學習課文,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必會有所感悟,感悟使思想得以升華,而思想感情的升華,反過來又會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實現語文能力和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紅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