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欣賞音樂語言,是中小學音樂欣賞的教學目標,它憑借于聽覺要經歷“官能欣賞”“感情欣賞”和“理智欣賞”三個階段。“官能”的欣賞, 主要滿足于悅耳,比較膚淺,卻是“感情”與“理智”的高級欣賞的基礎。本文從音樂欣賞、文化氛圍、文化修養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學;欣賞能力;有效途徑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流動的樂音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和塑造藝術形象的,是一門聽覺藝術。學生的音樂實踐首先是從“聽”開始的。因此,在每節音樂課中,欣賞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學生的心靈隨著音樂起舞的自由空間。所以,音樂教育工作者, 一定要注重“音樂耳朵”的培養和訓練。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有效途徑可供參考。
一、抓好課堂內的音樂欣賞
1.把握不同的時間,引入合適的音樂
每到音樂課,學生就有一種松懈、自由的心態,所以遵守紀律和專心的程度都不夠,吵吵嚷嚷地進教室,漫不經心地聽課。往往一首歌曲學完,大多數學生的精神狀態都已到低谷,有些麻木。在這時放些欣賞的曲子,不管教師提的問題有多簡單,許多學生也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呆若木雞,有的甚至已昏昏欲睡了。我想, 這種欣賞聊勝于無。這時候,教師可選擇一些激情澎湃、節奏感較強、讓人熱血沸騰的樂曲,調大音量,產生巨大的音響效果,把學生從漠然、松懈的狀態中震醒過來,重新找到情感的興奮點。教師適時提醒學生應該注意聽什么,怎樣用線條、顏色或其他的方式去表現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有目的地聆聽,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達到教師所希望的目標。
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完全可以讓音樂“先聲奪人”。學生踏著課堂內要求欣賞的音樂走進教室,不由自主地懷著新鮮、好奇的心態,去傾聽音樂、隨著音符的流淌而心潮起伏。教師要指導學生去體會和捕捉聲音所要表達的東西,可以輔以一些視覺材料:圖片、影片、錄像等,在視覺上啟發,聽覺上強化,心靈上得以共鳴。
2.聽聽辨辨,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
要想卓有成效地提高學生作品的全面的感受能力,僅僅靠老師的倚馬分析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培養學生在聽覺上具備高的高度敏銳的辨別音樂語言諸要素之間的對比的能力,如: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節奏的疏密,力度的強弱等各種細微的變化,以便能更深刻地感知音樂形象,掌握音樂語言的表現手法,訓練學生對音樂有較強敏感度的耳朵。所以,早欣賞教學中,可加強聽辨練習,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培養和發展音樂感覺。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欣賞音樂時必須全神貫注地全身心投入,努力培養音樂記憶,聽過的旋律要盡量多地記在腦子里。加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可以說是音樂欣賞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聽辨,學生對欣賞過的樂曲記憶深刻,達到對音樂的表現手法有較好的認識,從而達到了欣賞的目的,提高了耳朵對音樂的敏感度。
3.教授欣賞方法,自覺主動地感受音樂
好多學生經常會抱怨:“聽不懂音樂,怎么去理解和描述音樂呢?”我想,音樂教師所做的工作應該是讓學生會聽音樂,有自己聽和理解的方法。所以教師可采用一系列的欣賞輔助方法:(1)視覺化。以圖片、顏色、圖解等方法使音樂成為可見的形象;(2)文學化。用語言自由表達聽覺體驗,規定某些概念等;(3)肢體動作化。用身體的動作,如:站立、行走、蹦跳、搖擺、舞蹈等,來表現聽覺體驗;(4)場景表演。用簡單的戲劇形式,表演某一情節或故事,以抒發自己的聽覺感受。教學生可按以下步驟去聆聽音樂:閉目靜心,全身放松;在聽第一、第二遍時,做夢幻想象;再聽時,用筆或顏色以圖示的形式,記錄聽到的音樂和不同的聲部進行,或隨著音樂讓身體做不同的動作;再用文字或語言來表達整體形象,或想象故事,寫成劇本,隨音樂同步配音。這樣,久而久之,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感悟音樂,從不同的角度去表達音樂,擁有一種屬于自己的音樂欣賞方法。
二、充分利用文化氛圍,減少學生耳朵的污染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很多人喜歡流行音樂,流行音樂旋律簡單上口、易記易學,有健康的,但也有不健康的。即使是健康的流行音樂,由于表現手法的局限性,也還不能表現更為廣闊、深刻、豐富的內容。而且流行音樂的內容大多表現戀情性愛之類,對正處于身心發展關鍵時期的中學生來說,充滿著新奇和朦朧的沖動,給青少年的心靈罩上迷幻的暗影。久而久之,學生的耳朵會只對此類歌曲有反應,而對有深刻思想內涵的藝術性的嚴肅音樂采取拒之門外的態度, 這樣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無疑是種無形的傷害。
校園廣播站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徑。把校園廣播站拓展成音樂課堂的延伸,利用課間和午休的時間,循序漸進地把一些形象情感較明顯的嚴肅音樂,介紹給學生,還可以開展一些嚴肅音樂小知識的竟猜,并獎勵一些有紀念價值的小禮物,讓學生的課余生活充滿意境高雅的藝術美,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把嚴肅音樂滲透進學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讓學生獲得一種健康、向上的力量,促其振奮,促其進取,凈化學生的靈魂,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提高文化修養,培養學生審美的基礎
音樂既是聽覺的藝術,又是情感的藝術,情感品質必將對音樂鑒賞力有決定性的影響。黑格爾說:“審美感官需要文化修養,借助修養才能了解美、發現美。”因此,首先應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是有它的客觀規律的,要學會認識和識別音樂的語言,了解音樂作品不同體裁的特點,了解各種樂器的形式、種類及其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等,綜合提高音樂的欣賞能力。對于音樂作品,我們可以“知人論世”,了解音樂家的生平事跡,必然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音樂作品。
總之,要成為音樂的知音,獲得音樂的耳朵,我相信運用上述的方法,經過長期的課堂訓練和音樂氛圍的熏陶,多聽、多欣賞音樂作品,一定會收到理想的效果,使學生具有一對敏感、準確、感情豐富的耳朵。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