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應對一些突發的學生財產安全事件,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將功課做在平時,積極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堅持以學生為本,“給犯錯的學生知錯的機會,給知錯的學生改錯的機會”,可能會事半功倍。
【關鍵詞】思政育人;信任
一、案例背景
這個案例發生在我帶班的已畢業的學生身上。某天,一女生寢室的兩名同學在我快下班的時候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門口。一名是寢室長,一名是在我看來平時沉默寡言的李同學。整件事情都是這名寢室長在講,李同學一直保持低頭的狀態。她是在猶豫要不要把這件事告知我。
事情是這樣的。李同學這天一早起來去學校食堂取款機取錢,卻發現卡里僅有的一千多元生活費不翼而飛了,只剩下取不出的零錢。作為貧困生,她一直都比較節儉,卡里的余額也都記得非常清楚,卡密碼也從未透露給他人。事后,李同學反復思量,三天前剛和好友張同學一起來取過錢的,當時卡里的數額還是對的。經過再三思考,李對好友張同學產生了懷疑。因為只有張是經常陪她一起來取錢的,而且讓人更起疑的是張剛在前一天買了手機,經濟也較拮據的張還有錢購置新手機?出于種種疑惑,李求助于較有正義感的寢室長。這就有了兩人出現在我辦公室的事。
二、應對措施
第一步:深入了解具體情況,做好記錄。同時穩定受害者情緒,并了解其處理意愿
我當時第一反應是這件事情性質很嚴重,若不查個水落石出,就可能無法及時挽救某一學生,并且對李同學造成很大傷害。所以我很認真地質疑著寢室長所講事情的細枝末節,并做好記錄。最后總結出關鍵的一點:這三天卡是否一直隨身帶著,有沒有被人動過的痕跡?結果了解到李同學習慣睡覺時將錢包放在寢室桌上,而且曾讓張幫忙從包里拿錢去買早點。于是乎,我開始把懷疑焦點集中在寢室內部,特別是張身上,因為如果是外賊所為,是不可能把卡又放回去的。但在沒有任何證據面前不可隨便誹謗任何學生。末了,我除了簡要安慰下李之外,還給她吃了定心丸,“我會盡力去處理好這件事的,請相信我。但在事情沒有清楚前請不要跟任何同學談及此事。”在征求李同學的處理意愿時,她很誠懇地告訴我,要真是張所為,不管怎樣,希望老師不要處分她。
第二步:向系部匯報此事件
當天,我向系書記匯報該情況。系部馬上召開關于此案性質認定的研判會。會上,我就整個事件的過程、細節要點做了說明,就懷疑對象張同學的平時表現、性格、家庭狀況做了補充介紹。討論的結果是此事件性質非常惡劣,雖未構成犯罪,但若不及時發現、處理和挽救,涉足此事的學生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系部要求我對此事件全面跟進、及時匯報。
第三步:陪同學生向校保衛處報案
保衛處在認真了解情況后,對于我們提出的調取學校取款機的視頻很為難。建議我們向當地派出所報案,立案后警方才可能向銀行調取相關的視頻資料。一聽到這里,李同學馬上卻步了。我很清楚她的內心想法,想挽回自己的損失又怕萬一是張所為,對張不利。所以當場我提出先不伸張此事,保衛處、公寓輔導員都先不介入。由我以輔導員又是班主任的身份從寢室內部了解情況開始,如果沒有任何進展,再報案。同時,我趕回系里,向書記匯報情況。系里還是較認可我的想法,處理乃至追究責任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
第四步:主動將該寢室的每個學生逐個找來私下談話,采取“以退為進”的方式打開局面
第二天,我主動將該寢室的每個學生逐個找來談話,并且認真觀察和記下每個學生的言談舉止。談話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李同學的遭遇,及此案造成她生活上的困難,以博得同情。
2.了解每位學生這幾天的行蹤。
3.幫助每位學生了解本次案件的的性質惡劣,后果嚴重。
4.李同學放棄報案的初衷和她善良的一面,以及系部對此事重視程度和暫緩的處理方案。
5.每位學生分析利害關系。報案所導致的嚴重后果是哪怕不受到刑事處罰,也會受到學校和系部的嚴重處分。而處分是進入檔案的,由此帶來的影響是重大的,對今后的就業及個人發展很不利。涉及此案的同學很可能永遠無法擺脫這個污點。只有積極主動認錯悔改,才能最佳的結果。
6.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鼓勵犯錯的同學主動認錯,“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相信你能抓住這次機會改過自新”,并保證只要該生積極認錯,退還李同學的損失,一切可以從長計議,并盡可能的控制影響面。
7.提醒學生在事情沒有明了之前,不要議論伸張此事,以便為事后問題學生的成長創造好的環境。
整個談話過程非常嚴肅,并且一絲不茍。在言語措辭上,我十分注意分寸,既沒有太強硬,又不會過于委婉。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我是可以信賴的,我是在幫她。談話的最后,我跟每個同學約好,會在第三天下午四點在北605教室(教學樓最偏僻的教室)等這位不小心犯錯的同學。特別對張同學的談話,我花了較長的時間。整個過程,我隱隱感覺到她的緊張和極力掩飾的表情。但在我的言辭中,沒有特別先入為主的傾向性言語,只是多了一些關于她作為李同學的好朋友應該試著幫助她渡過難關的內容。
三、事件實質性進展
這次談話能有這么好的效果,是我所未想到的。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平時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來的信任和情感基礎。
1.張同學的表現
第三天下午四點,當我還沒走進那個教室的時候,就發現張同學已在那兒如坐針氈。見此狀,我如釋重負。她見我笑著走過來,才稍微放松了點。這次談話的內容就是關于張同學作案的動機和整個過程。整個談話過程依然緊張嚴肅。特別就該生如何破譯銀行卡密碼、竊取他人財產的細節進行了詳細的詢問。期間,張同學講著講著聲音就沒了,幾次提及自己是一時沖動才做了蠢事。我沒有輕易地表露出對其知錯能改的肯定,而是又一次非常嚴厲的將此案的惡劣性質和可能的后果告訴張同學,讓她知道自己的行為不是認個錯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極可能構成犯罪的問題。如果發生在今后工作中,涉及的金額若超過兩千,那就觸犯了刑法,是要負刑事責任的。張同學這時才知道自己的無知,后悔不已。在提及關于學校系部可能的處理意見時,我肯定了張同學迷途知返、“有所為”的行為,但鑒于此事性質惡劣,系部會開會商量此事,而我則會努力幫她爭取從輕處理。最后,我讓張同學回去再好好反省,并寫一份深刻的檢討書。并讓她立即向李同學道歉、返還金錢,爭取她的原諒。
2.李同學的表現
第四天上午,李同學來我辦公室,表達對我的謝意,并主動幫張同學求情。她一改往日的沉默,心情愉悅。
3.張父母的表現
第四天下午剛上班,我就在教學樓下碰到了等待已久的張同學和她家長。她的父母神情凝重,情緒激動。父親一再地向我表達歉意,孩子不該做這樣的錯事,懇請系里能從輕發落。母親則一邊謾罵自己女兒,一邊老淚縱橫。事后得知,張同學在前晚主動將整件事告訴了其父母,在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時,父母顧不得身體狀況,立馬從老家趕到這里,做張同學的思想工作,并向李同學道歉。
四、處理結果與成效
第四天下午系部專門就此案開了短會,討論如何處理問題。考慮到張同學平時各方面表現良好,入校至今從未有過任何違紀情況,鑒于初犯,又是主動交代,悔改意向很好,以及家長的積極輔助教育行為,當事人李同學已諒解等情況,教育震懾學生的效果已達到,決定對此事不予處理。但若今后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則從重處理。
會后,我及時跟進此案。為張同學創造好的成長環境,避免該事件影響面的擴大,特地找另外幾位寢室同學開了個簡短的座談會。希望她們能以寬容心看待這件事情,不要因此帶有色眼鏡看待張同學。人難免會犯錯,關鍵在于知錯就改。作為室友應該幫助關心和重新接納她,而非到處聲張這件事。
事后,我和張同學的父母聯系加強了很多。其父母非常感謝系部對張同學的關心和教育,并積極督促學生在校好好表現。張同學之后再無違紀行為發生,各方面表現較以前有了很大進步。同時與李同學的關系如初,兩人如影隨形。值得高興的是,李同學也逐漸變得開朗起來,與我也有了更多的交流。直至現在,我和張同學之間還時常有電話的往來。聊及大學生活時,張同學每每感慨萬分,表達對我的感謝。
五、案例成效的分析與思考
1.“給犯錯的學生知錯的機會,給知錯的學生改錯的機會”就是為成功育人創造機會。這一信條在之后應對學生突發事件中也得到了較好的印證,曾多次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內部作案如手機失竊等棘手案例。
2.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懂得從學生角度看問題。由此建立起來與學生之間的信任關系,有助于工作開展的事半功倍。要想較好的應對和解決大大小小的學生事件,功課在于平時。多年的學生工作,我發現學生群體是比較敏感脆弱,渴望被關注和認可的。老師的一言一行很可能左右問題學生對事情的看法,所以一切要從關愛學生、相信學生、欣賞學生開始。
3.對待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事件,應適時轉變處理的方式方法。以教育為目的,處罰只是一種手段。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轉變剛性的管理方式,采取更加柔性化的方式。可以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在研究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性方式,使學生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進而把組織意志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
4.加強學生普法教育和安全教育。近年來,高校的學生突發事件層出不窮。由于學生法律意識、安全防范意識的淡薄,導致很多隱患的存在,人為地提高了不必要的風險系數,給思政工作帶來不少阻力。所以,開展普法宣傳和安全教育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