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污染日益增加,而人們的環境意識還比較淡薄。作為中學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越性,從結合課堂、結合實驗、結合課外三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關鍵詞】滲透;培養;貼近;環保意識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環境的好壞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問題。在我國,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污染日益增加,而人們的環境意識還比較淡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尤為必要。另外《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那么,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呢?本人在此談談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結合課堂,滲透環保教育
在教學中,結合課堂利用教材蘊含的環保意識,使學生了解環保意識,滲透環保教育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主要渠道。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從空氣、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塑料、酸和堿及化肥農藥、石油、煤,固體垃圾、金屬冶煉等。幾乎每章節都能緊密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環保教育,這是中學其他學科所不及的,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好材料,教師在講授教材時,可根據教材內容穿插環保知識進行滲透。例如:在講授《水》這一內容時,學習目標中已明確要求認識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養成節約用水、自覺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了解水污染的因素等。所以教師要結合目標,明確給學生指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約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更多的城市和地區出現了嚴重缺水危機。徐州市的人均水資源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是全國40個嚴重缺水地區之一。早在1977年,我國就發現七大水系、湖泊、水庫、部分地區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據報道我國2/3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水資源缺乏和水域污染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
二、結合實驗,培養環保習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各地陸續在中考中增設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之后,實驗教學特別是學生分組實驗在各校都紛紛開展起來。在實驗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教育是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的有效手段。但是通常情況下,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實驗內容、操作過程和技能,而忽視了對學生環境意識的教育。其實,在化學實驗中,都存在著“廢氣、廢液、廢渣”等一些問題,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環保問題。在處理這些實際問題時,是培養學生良好環保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在實驗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減少化學藥品的用量。有兩方面可以達到此目的:一是讓學生在做實驗時嚴格按照藥品取用原則進行實驗。二是通過改進實驗達到減少使用化學藥品用量的目的。在實驗中要重視對實驗藥品的循環利用,對實驗后的廢液、廢渣盡可能回收利用。如利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殘留固體,可用作氯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催化劑,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則應放在指定的地方,統一清理存放,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而且還能使學生受到直觀的環保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對實驗中有毒有害的尾氣,要進行處理。如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中,對尾氣進行點燃處理或氣囊回收處理。在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實驗后產生的二氧化硫應用堿溶液吸收,盡可能減少對空氣的污染。在實驗過程中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結合課外,貼近環保主題
結合課堂、結合實驗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是不夠的,還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結合課外,聯系實際、聯系社會搞一些活動和主題,在活動和主題中要貼近環保主題,達到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目的。這樣既可補充課堂教學上因時間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可使學生加深認識,充分理解污染物對環境的危害。例如組織學生測定大氣污染物濃度、周邊水的酸堿度,到污水處理廠參觀污水處理,組織學生對居住地周圍的河流湖泊的水質污染情況或附近企業的“三廢”排放情況進行調查,寫好調查報告,在校內公布調查結果,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環保行動,呼吁社會來關心我們的生活環境。在進行環保教育的同時,也增強和提高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要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牢記環保使命,充分利用和節約能源,如節水、節電、充分燃燒煤氣、石油液化氣等,合理分類存放生活垃圾,不亂倒污水等,敢于同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努力將環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護好我們的家園。還可出專欄,辦展覽和小報,聘請環保專家作講座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擴大環保教育的影響。寓環境教育于知識性、趣味性的各種活動中,一方面使學生把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和升華;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初步提高認識環境和評價環境的能力,增強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利用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越條件。作為中學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越性,讓學生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污染,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努力培養學生牢固樹立環境保護觀念,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保護我們的環境而做出自己應盡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85、289頁
[3]陸真,楊靜,《美國環境教育與中學化學教材編寫》,《中學化學教與學》2004年第7期
[4]吳星,沈怡文,《給化學教師的101條建議》,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282至285頁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連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