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需要真實的、富有實效的合作交流學習活動。那么怎樣才能實現數學課堂有效的學習活動呢? 這是我一直努力思考的問題。現在,我有幾點不成熟的想法,愿與各位同仁討論。
一、需要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欲望,是支持他們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也是學習的積極情感與態度的表露。當學生具有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時,他們才會積極地投人數學學習活動,探究數學內容的真諦,體驗學習的樂趣。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主要來自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具體情境中的數學現象或數學問題,也能在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功之后產生。例如本節課的幾次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爭辯、討論發現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以看似平常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出發,積極探尋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需要組織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切實展開探索活動
新的數學課程以人的發展為本,提倡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組織他們主動探索相關內容,發現相應的數學規律或者結論。因此數學課堂需要圍繞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原有的經驗,給學生以空間和時間,讓他們積極有效地探索、解決新的問題,獲取新的認識。勿庸諱言,在我們所接觸到的數學課堂的探索活動中,有一些是教師“退居二線”,學生放任自流,使探索活動流于形式,成為點綴,致使大多數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而有效的探索活動,教師必須給學生以支持、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過程中實實在在地體驗數學內容、數學思想,發現數學的結論和方法。例如本節課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探究、反思,從中真切地感受、理解已有數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三、需要從數學層面理解、掌握問題的本質和形成的認識
數學活動必須是有數學味的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因此,數學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重視讓學生從數學層面上來體驗、認識所學的內容,“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現在有一些課似乎是學生活動了、問題解決了,但學生的認識往往仍然停留在原有經驗的層面上,缺乏數學層面的思考、認識和提升,制約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讓學生從數學層面上來理解問題的本質,形成新的認識,獲得數學思想與方法,在數學活動中顯得尤為重要。我覺得教學中應是學生對數學內容、思想、方法的充分感受、體驗和理解。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不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面上,而是上升到數學層面上展開思維,進一步思考、交流“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更深刻地認識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需要有恰當的活動形式
數學活動需要通過學生的操作實驗、思考討論、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來完成,恰當的活動形式有利于數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與方法。但是,數學活動不是教學形式的“花樣翻新”,更不是“作秀”。目前一些數學課堂的數學活動并不十分有效,主要的原因是對怎樣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考慮不周,對相應內容學生一般是怎樣認識的研究不深;過分追求“觀賞價值”,非常淺顯的問題組織學討論,不必分組的安排小組學習,顯而易見的結論要求學生實踐、驗證,對所學內容不加分析,似乎沒有討論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組就沒有“合作”,沒有實踐、驗證就不會“發現”,把新的學習方式的主要特征簡單地理解、對應成幾種學習形式。數學活動要達到我們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須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認識的一般規律出發,選擇恰當的形式來組織和展開。數學課上,我注意著眼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主要采用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個人探究和對話交流的形式,使學生通過對話、傾聽、欣賞、互動和共享,實現了數學課堂上交流活動的有效性。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必須關注全體學生,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真切地體驗、感悟和理解數學,引發數學思考,有效地建構數學知識。這樣的活動才是數學課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動,才能全面地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
在新課改中反復強調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改變學習方式”等,主要是針對過去過分沉湎于接受學習而影響學生創新精神的情況而提出的,絕不意味著反對接受學習。教學中,教師應全面而綜合地從教學內容、要求、對象等各因素進行考慮,引導學生采用恰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以確保學習交流的有效性。那種提倡一種又去否定另一種學習方式“非此即彼”的絕對化做法和說法,不僅不符合教學實踐,而且對課改的深入發展是有害無益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