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終身體育是人們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各種體育教育的活動。終身體育是新時期體育改革和發展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是依據人現代社會的發展不斷對人們提出的新要求,是伴隨著終身教育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關鍵詞】高中體育;終身體育;教學
終身體育是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指導和教育的活動,人在出生至死亡之間有生之年,應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環境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終身體育理念要求受教育者不僅在學校接受體育、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而且形成體育學習和鍛煉意識、習慣和能力,畢業后仍能堅持體育學習與鍛煉,并終身受益。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
良好的體育氛圍能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以達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教師要按照學生年齡的特點積極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營造出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如開運動會、開設體育選修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等;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間和課外體育活動;利用廣播、黑板報等宣傳手段進行體育活動宣傳及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比賽,以此來激起學生的體育興趣;經常開展一些體育知識講座和體育知識競賽等活動,使學生受到體育氛圍的體驗。
高中體育教學以教會高中生學習、幫助高中生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接受、改進、轉換信息的能力為根本目的。所以,讓學生參與教與學的過程,讓高中生參與到目標學習的制定中。例如:在教學“排球雙手下手墊球”中,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向體育教師匯報自己制定的目標情況。在組織形式上,傳統的體育教學總是強調步調一致,大大的阻礙了學生個性與特長的發揮。而現代的體育教學著重點是取消或放寬某些限制,這不僅是考慮學生的主體意愿,使學生感受到肩負的責任,還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與群體差異,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身心得到愉悅,有利于學生體育意識的形成。
二、靈活的使用教材,選擇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項目
學校體育教材的安排要能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對生命價值的作用,要向學生傳授鍛煉的原則與練習的方法,以及運動損傷的預防知識和處理及各類比賽的規則。教材的內容應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別特點等。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差別,尤其是女生出現的心理和生理變化帶來的各種情況,教師更應從體育的運動美、形體美和嬌健美等美學角度出發,鼓勵她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鍛煉中去。例如:不妨嘗試一下把男女生進行分班教學,對男生而言,可以多安排一些對抗性強的鍛煉項目。根據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點多安排一些柔韌性與協調性的運動項目。其次,選用的教材應具有趣味性、娛樂性。這樣的教材具有魅力,能吸引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運動中來。通過體育基本知識的傳授來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進一步明確對體育鍛煉的態度,使學生獲得終身體育的意識。
三、更新體育教育,保障體育活動正常開展
要更新體育教育,首先教師應樹立為學生終身體育教育的意識,不斷更新體育知識,建立新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由傳統的注重傳授運動技術轉變為加強現代化體育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傳授,從“技術型”向“智能型”方向轉變,由運動技藝向終身受益的體育教學轉變,進一步成為學生體育實踐活動的引導者,學生體育鍛煉的開拓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熟練應用多樣化教學手段與途徑,充分發揮體育教育的多種功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讓所有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其次,以學生終身體育教育為目的的學校體育要把體育教學、運動競賽、課外活動等有機的統一起來,使體育教師的職能在完成教學任務外,還把指導校外活動與競賽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讓學生廣泛的接觸社會,促使學生建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使學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鍛煉之間形成最佳的銜接,因而,體育教師理所當然的應該成為學校體育多樣化教學與多種職能的實施者。
四、以學生為主體,施行開放型教學
開放型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保障,以教會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提高主體接受、改進、加工、轉換信息的能力為根本任務。開放型教學在思想上要求教師放心;在實踐中要求教師放手、放活;在師生關系上要求教師是民主型的,能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學生交朋友;在成績評定上能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例如:訓練時準備活動不必每次都整隊慢跑,不妨在悠揚的樂曲中讓學生跑;跳遠的起跳點是否正確,跳高橫竿放置的高低是否合適等均不要過分限制,應根據能力高低讓學生自由選擇。這樣既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意愿,又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始終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使身心得到鍛煉,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五、培養自我鍛煉能力,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的能力,永遠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永恒追求,也是學生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體育技術教學外,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真正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與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進行運動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自我調控能力,積極主動的進行鍛煉,使學生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使身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與發展,這給學生以后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他們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張文祥.論全民健身與終身體育意識教育[J].四川體育科技,2008(3)
[2]江曾廣.論終身體育意識及其培養[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07(6)
[3]張相山.主體參與式體育課教學模式芻議[J].內蒙古體育科學,2010年0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