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文寫作中合理設置分論點至關重要,因此,應當讓學生學會在中心論點的制約下設置適當的分論點,從不同的角度、側面、層次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使議論文“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筆者就從分論點切分方法及其細節做一梳理,期對解困議論文寫作裨益些許。
【關鍵詞】分論點;切分方法
“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高中語文新課標中在“表達與交流”方面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我們從優化議論文的角度來探尋這些要求中的具體指向,可以解析為立意準確,論述清晰,論證有力,語言生動等,如何在具體寫作中完成這些指向,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指導學生明白如何圍繞中心論點提煉出適當的分論點,深化主題,就如山中栽木,木須有枝才秀的道理一樣。
下面就如何切分分論點提出幾點方法和建議:
一、對“是什么”分類并舉法
因為許多事物都存在多面性,多角度的闡釋可以將命題往縱深延伸,對“是什么”分類并舉法就是對命題的含義做一個細致的切分,因此分類并舉是切分論點常用的方法,常見的有并列式、遞進式兩種方式,如議論幸福,總論點為:幸福是一縷陽光,一滴雨露,一陣清風。分論點是:幸福是一縷陽光,溫暖冰涼的雙手;幸福是一滴雨露,滋潤枯凋的心靈;幸福是一陣清風,拂拭久積的淚水。分論點還化虛為實,內涵可知可感。
在其內涵切分時要防止角度交叉或從屬,否則全文有嫌啰嗦。另外,還要注意在千字文中分類闡釋的角度不宜太多,由于篇幅有限,如果分論點太多,議論起來就會顯得瑣碎膚淺,點到而止,所以一般以兩三個為宜,每個分論點展開的篇幅也應大致均衡。
二、對“為什么”追根探原法
議論文寫作就是在回答一個“為什么”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把中心論點作為結論去追溯這個結論產生的條件和原因,或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或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形成分論點。如議論“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一話題時,一優秀例文如此切入“為什么對一個問題的答案會豐富多彩”其分論點分別是:“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形成不同的答案”。互為因果,層層推進,步步為營,闡述了答案豐富多彩的原因,一氣呵成,嚴絲合縫。
針對“是什么”提出分論點的時候也需注意幾個細節:首先,一般說來,切分的幾個分論點應該是遞進關系,這樣探究的原因才能由淺入深,邏輯性強。其次,圍繞論述的話題或論題要帶有鮮明的傾向性;再次,分論點提煉為簡潔的陳述句、判斷句(或警句),發揮分論點扣題、現題、點題的作用。
三、對“怎么辦”列舉建議法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植科學理性精神”,而議論文的寫作最考驗學生的實際操作等綜合能力的地方就在于學生能否針對某問題提出上佳的建議,進而提高自己的科學理性精神。例如廣東高考作文曾命題為“常識”,一文從“易有三訓”出發,導出“常識”的三種境界,然后提出“常識”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渾然一體,另加此文語言精煉,判為當年滿分作文。
從“怎么辦”角度思索,其實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和措施,進而在論述中推行做法,解決問題,因此在切分分論點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分而有序,每個分論點應該按同一標準回答同一問題;分而有理,分論點之間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疊,互不包容;分而有序,分論點的排列的先后順序要合乎邏輯,合乎情理。
四、對“會怎樣”正反假設法
凡事有因便有果,人們思維習慣于推導事情的結果,因此議論文也一樣可以通過推斷結果作為論證觀點的分論點,讓人覺得理論觀點可信可行。分論點從正反兩方面提出:順著中心論點,從正面推出其必將導致的結果;反向中心論點,從反面推出其與中心論點相反的嚴重影響。兩相對比,分論點與中心論點便如雙星拱月。如“讓紀念閃耀理性光芒”的分論點:“如果紀念脫離理性的制約,就會變成不可控制的魔鬼”“如果紀念融有理性光芒,便能贏得世人尊重”。進一步證明理性的紀念才是正確的紀念,理性讓紀念閃耀出人性的光輝這一觀點的正確性。
對“會怎樣”正反假設,推論結果須要牢記把話題或標題確定的中心論點作為前提,或正面或反面去推想在這個前提下將會產生的意義、價值、作用、影響,否則,容易造成另立山頭的錯誤,導致全盤皆輸。另外,正反分論點的句式應盡量一致,可以使得分論點整齊美觀,一目了然。
學生掌握了以上分論點的確立、提煉方法,能在中心論點確定之后,快速展開論述,促使他們的文章條理清晰、脈絡清楚,篇章完美,呈現“山有木,木有枝”的完美狀態,真正達到新課標中規劃的能力目標。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