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創造性很強的活動。有研究指出:不管學生在語法結構方面具有多么豐富的創造性,但歸根到底總是來源于成人或其他學生有意或無意地提供的某些范型,再按他自己的格式加以重新組合或變更。筆者認為學生對作文范式把握其中的特點,就可駕輕就熟。
一、“悟仿聯創”的一般過程
1.讀中賞
“賞”是前提。在教學中,以不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為前提,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同時尤為關注的是提高閱讀質量,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引導從文章的開頭、結尾、重點、細節及文本的結構段式、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角度進行欣賞。這一環節中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對文本中有關細節的欣賞。因為一個細節往往能提亮整篇文章。
2.賞中悟
“悟”是關鍵。很多時候,讀中賞與賞中悟是交替并行,彼此交融的。首先是喚醒,為什么課文會給我們帶來如此美妙的景象?為什么課文會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感動?你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的嗎?諸如此類問題,能及時喚起學生關注領悟作者表達的精妙之處。其次是點撥,點撥是在學生有意識去探求文本寫作方面的特點卻又不得要領的情況下教師所做的引導,精到的點撥會使學生茅塞頓開。再者是鼓勵,語文課的追求并不在于獲得結論,而是在于獲得結論的方法或途徑,尤其重在結論獲得過程中學生思維品質和表達質量的提升上。有經驗的老師從不吝嗇自己對學生的鼓勵,從而激起學生發現文本表達精妙之處的欲望和興趣。
3.悟中仿
“仿”是必經階段。可安排適當的機會引導學生將閱讀所悟及時地利用起來。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將會發現學生仿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做出及時調整。一是直入式,即呈現單篇范文,集中學生注意力,使思維直指范文,最大優點是有利于整體把握文章結構。二是零存式,指像孩子一有零用錢就及時存入儲蓄罐那樣,學生在學習整組課文時,在老師的“喚醒、點撥、鼓勵”下捕捉每一篇課文在寫作方面的閃光點,隨時存入自己的知識庫,達到積累寫作方法的目的。三是串聯式,此方法有些像“模特走秀”,指把整組課文的寫作特點列表展示,尋找每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異同點,使學生在足夠的信息的刺激之后對該刺激形成明晰的反應,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揭示本主題的寫作共性,同時又從不同表達風格的對比中得到借鑒和啟發,以期形成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習作。
4.仿中創
“創”是最終歸宿,也是習作教學的終極目標。
(1)建立“范式超市”。“為學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蘇軾語)。學生在閱讀中,教師給學生以“點金”般的點撥與啟迪,使他們悟到了很多關于寫作的方法,幫助學生及時歸類,不斷完善與融通,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建構“范式超市”,實現由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為作文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2)心理疏導,自覺創新。習作是語文學習中最具創造性的活動。如果學生一開始就一味的模仿,勢必真正失去了自我,最終成為只會將他人的生活經驗往自己身上大量復制的“機械師”。這才是真正有悖于語文教學。如何使學生在習作之初就不陷入“機械呆板式”的模仿呢?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內心一旦產生某種需要,就會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做起事來往往會事半功倍。
(3)自覺創新的不同梯隊。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不同班級、不同學生悟仿的程度也不一樣。故教師在學生仿中求創時就應有不同的達標要求,對能力強一些的定位于第三梯隊,能力弱一些的定位于第一梯隊,并積極鼓勵稱贊相鄰兩梯隊的相互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