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當“思有路”,否則文章會雜亂無章,葉圣陶先生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
教者當“思有路”,否則課堂撲朔迷離,給人霧里看花之感。教者首先是讀者,而讀者“遵路識斯真”。
接到上文學作品閱讀指導課的任務,我是百般地推托,目前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壓力真不小,心理壓力更大。但最終還是答應下來。
聽聞領導的叮囑,我即定下課堂框架:把握文章層次,理清作者思路,為做題打下基礎。繼而進一步清晰思路:心中有綱,閱讀有路,做題有法。“綱”指高考考綱,這是教學的指向;“綱”也指教學策略,這是縮短教學周期、提高教學實效的良方。如果讀文是源,做題則是流。“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循路而走,事半當功倍。
繼而尋找題料,終被一篇《小橋》所吸引,到網上搜索,此為2003年上海卷的題料,雖有點老舊,念及好文章是不過時的,還是定了下來。
關上電腦,埋頭走個性閱讀之路。全文由實到虛,先簡寫小橋的外形——簡單,此為人人皆知的具體物象。再詳寫小橋的內涵——不簡單,此為常人難知的抽象意蘊。走過小橋,路人拋危崖峭壁于身后,踏急流險灘于腳下,帶上希望與信心走上追夢之路;一橋之隔,你在這頭,我在那頭,目送友人漸行漸遠的身影,獨自感傷:小橋承載了送別時的眷戀、作別際的不舍;身在異地,佇立橋頭,一座座小橋的那邊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故鄉,故鄉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變遷而淡漠:小橋承載著沉重的故土之愁;離愁別恨者終只是小橋邊的過客,歸隱者方是小橋那的歸人,小橋洗去了失意者的勞累,讓他們在此過上靜遠的生活:小橋承載的是一份難得的閑適。至此,小橋那豐滿的意象便呼之欲出:慰藉著飽經滄桑者的心靈,提供給文人雅士以散懷寫意的筆觸。文章已夠厚重的了,但作者沒有打住,他還提煉出了小橋的另一特質——似一位智者,引領人尋求哲理禪意。作者在此舉出了卞之琳的經典詩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不僅印證上文小橋“又是散懷寫意的最美筆觸,還是尋求哲理禪意的去處”的說法,也為下文“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與橋之間息息相關、互為依存地哲學意蘊”這一議論提供了依據,況且卞詩不同于其他引用,它屬于現代詩歌,從另一個角度豐富文章的內涵。讀至此,我們怎不由衷地贊美她:默默無聞的小橋橫跨在河上,引渡南來北往的人們,給人信心與希望,讓人們順利到達成功的終點;寧靜的小橋讓忙碌的人們得以駐足,讓飽經滄桑的人們擺脫塵世的喧囂,靜享著閑適,陶然于靜遠。或許生活中,我們常忽視了小橋,其實它不是簡簡單單的,清清淡的日子里,小橋沉靜、平淡、從容、與世無爭,臥在歲月之河的小橋,默默奉獻,訴說著人生的底蘊。
文章之路已悟出,剩下的就是細化課堂之路了。管不了這么多了,先試上一堂。在科任老師的安排下,有了與學生交流的平臺,有了了解學情的機會。上完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但感覺比我預料中的要好。心中便有了底。
語文組同仁耽誤了不少時間,坐下來與我探究。他們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還有領導的詢問,同組老師對課件的美化。這些,讓我感到集體力量之大,語文組的溫暖。
我在更一步思考,課堂主體部分應分三個版塊:抓關鍵詞,從整體上理清思路;品味動情句,體悟小橋意蘊;評點原味答案,比較與參考答案的不同點,較正學生思維的盲點。就這樣定調了!想到還有一批學生精英將在課堂上出現,也就沒仔細去想課堂之路了。
上完課,當時只有一個想法:逃離!不能說,這是我所上的最臭的公開課,但我知,自己有心得的理性之思沒有體現!自己駕馭課堂的智慧沒有體現!學生的發言在我的誤導下,沒有彰顯他們應有的水平!這一批英才沒了思維的閃光點!整個課堂氣氛沉悶!
當時,真想對同仁們說一句:展示課沒有展示我校的優點!反而讓他人大跌眼鏡!說實話,當時,真有辜負之感。
至今,我對“思有路”仍很自信。只是空余幾絲惆悵!空留幾分郁悶!沒上課,希望早點成為過去;上完課,希望沒有到來。
過去的終成為過去,塵歸塵,土歸土!不能去改變什么,或許只能去靜心反思!
“思有路”當以“路有思”為前提。“路有思”是指教師在明了了作品思路、設計了課堂之路之后,應去思考這條路該如何走。
應慎設問題。“小橋的意蘊有哪些”改為當初的“請你談談作者眼中的小橋”更好!這樣不高深的問題會更讓學生有話語權。與其給學生一個命題不如給他們一個話題。
應充滿機智。學生高度總結了小橋的意蘊后,應讓其暢談其思維的切入點: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適時地回歸文本,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能讓學生順著思路往后找關鍵詞。“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呀!教學智慧在哪?在自己一貫不急不躁的風格中。
應讓預設與生成結合。預設要設,否則形同虛設。當初預設的教師朗讀“小橋可以讓人尋求哲理禪意,是慰藉飽經滄桑的去處,又是散懷寫意的最美筆觸”,以讓學生探究與文本的不同,進而把握文章的難點。沒設,便沒了智慧!便從何談生成?
應讓學生在體悟意蘊中創造課堂的高潮。即使學生嚼不透,也要退而求其次,讓教師的“講”制造高潮!這樣,小橋就成了立體的、豐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