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應該是培養靈魂、鍛煉精神、優化情感、使學生成為熱愛生活、熱愛世界的人。奔著這一目標,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素養,培養其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從2009年起,我校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進行高效課堂實驗。經過近三年的探索,我認為要實現語文課堂高效須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轉變教師角色:由“施與者”變為“開發者”
為了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教師應由居高臨下、滔滔不絕的“施與者”變為學生學習能力的“開發者”。作為“開發者”,教師必須改變“教師中心”的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張揚學生的激情和個性,體現學生的“主人”、“主體”、“主角”地位,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獨立性,當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的時候,教師就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去思考,雖然這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老師的指點依然是重要的,但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提出的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當然,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教學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是要繼續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集體智慧。只有承認、尊重、深刻認識、正確對待并積極引導和發揮學生的獨立性,改變傳統教學中“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由高高在上者變成為學生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模式,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得到發展,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包括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真正實現。
二、改變教學模式,變“低效課堂”為“高效課堂”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啟發、引導、點撥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活潑、興奮的狀態,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究、合作、體驗、創造,完成學習目標。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校引進 “高效課堂”模式。改變課堂流程,整個的課程學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生自學,獨立完成導學案,學生做完之后,老師要收起來查閱,以了解情況;第二階段,小組討論,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第三階段,學生按小組展示學習、探究的成果;第四階段,教師補充、拓展。在這樣的模式下,老師課堂上講的很少,只是一個組織者、調控者、評價者,學生成了課堂的真正主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查閱較多的資料,獲取更多的信息,汲取的知識也更加完備,因而也拓展了學生 的知識面,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案咝дn堂”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真正的把“講堂”變成了“學堂”。
三、多元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的動態特征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有效的開展課堂學習,我們除了為學生充分創設條件、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給學生以關愛之外,在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上也做了一些嘗試,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更加多樣化,且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既有書面考試、口試、活動報告等方式,也有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建立學生成長記錄等方式。評價主體也發生變化,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改變評價主體的單一性,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評價方法上,建立了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體系、定量定性相結合的屁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分數,更要看學生的學習動機、行為習慣、意志品質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 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在新課標的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調控者、激勵者、評價者,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到知識,在與他人的合作探究中學習成長,全面提高個人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