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是中國文學長廊上最眩目、最獨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寶。江澤民指出:“中國的古典詩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學點古典詩詞,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更是把他的詩詞作為革命斗爭的精神武器和教育人民的主要工具。我國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一貫重視中華詩詞的詩教作用。如何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詩詞文化的氛圍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創設富有詩歌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詩歌教育的文化氛圍對校園詩歌文化的建設有著巨大的渲染和促進作用。我們將加大對詩歌教育物質環境的建設力度,采用多種渠道構建、營造詩歌教育的人文環境。
(1)打造詩化的校園環境。我們要讓校園的每一處花壇、每一片草地、每一條走廊、通道,每一間教學、辦公室要具有詩詞教學的特色。大處著手,小處落筆,以景取詩,以詩寫景,詩化校園。校園詩化布置,我們將選用學生的優秀詩作制成詩文碑牌,樹立在校園各處;教室前墻壁上懸掛詩文詩畫;班級、辦公室要提供師生學習和創作詩詞的園地……
(2)拓寬詩教的宣傳渠道。我們將通過學校廣播、櫥窗加強詩歌學習的宣傳;通過晨星文學社組織詩歌培訓、寫作活動,在文學社社刊上開辟詩歌園地交流詩歌習作,及時將學生優秀習作推薦到相關作品發表。
2.開展豐富多彩的詩歌教育活動
活動是詩歌教育的良好載體,在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保護學生詩歌學習與創作的熱情,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1)強化積累。堅持讓學生背誦經典詩歌并定期對學生進行考核。
(2)校內活動。在校園中通過不定期舉辦誦詩會、詩歌接龍、詩文表演、詩歌主題活動、詩詞知識知多少、詩詞名人會、詩詞典故趣聞、詩詞創作大賽等活動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也為形成良好的詩歌教育校園氛圍及開展詩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校外實踐。詩歌源于生活,因此,校園詩教工作要與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為此學校可以經常開展參觀、訪問、調查、采風等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和投入現實生活,走出校門,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走訪古鎮老街,感受古鎮歷史的悠久和滄桑;踏訪林果實踐基地,感受林果文化的內涵。
(4)專題教育。為加深和擴大詩歌教育的深度和領域,可以結合語文課程中的專題教育,通過開展詩歌教育專題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活動,使得學校的教育烙上詩歌文化的印記。
3.充分利用好校園文學組織——文學社
文學社團工作歷史悠久。文學社為提高詩教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學校可以繼續以文學社為陣地,吸收學生中的詩歌愛好者,定期進行詩教輔導,進一步健全社團組織建設,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校級社團,班級興趣小組的詩教系統。
4.聘請有關專家學者來我校進行講學
學校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活動,聯系市內外,省內外的知名詩人,為詩歌愛好者進行定期講座,引發師生學習、欣賞和創作傳統詩詞的興趣和積極性,并帶領他們定期活動,交流詩作,走出校園,走入社會,走進大自然中采風,體驗生活,開拓視野,為詩歌創作獲取素材。
5.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學科教學中結合或滲透詩歌教育
一支具有較高詩文素養的教師對校園詩歌文化建設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學校要組織對教師的相關培訓,提高教師的詩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其次,通過開發校本課程和在學科教學中的結合與滲透實現詩歌教育的課程化,引導教師研究學科教學與詩歌特點有關聯的結合點,要求在學科教學中結合或滲透詩歌教育,掌握“準”“巧”“實”的操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