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支興奮劑,讓學生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激勵他們積極進取。我不是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表揚與激勵,而是多方面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盡可能多的嘗試成功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當學生學有所獲,取得進步時,我給予表揚、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看到光明的前景。這樣做,學生從中得到心理上滿足,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只有問題目標明確,提問方式科學,引導正確,手段先進,才能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新課改下,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文學修養,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 一堂語文課是否高效,就是看是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同時老師在課堂上要想法讓學生想學,樂學,好學。這就需要加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一、課堂教學的現狀
大家普遍追求熱鬧課堂,而對沉靜課堂睥睨搖頭。在人們的意識中,熱鬧課堂盡顯教師本領,會激發,會調動。爭爭吵吵,學生大膽踴躍;問問答答,師生配合默契。常態課如此,這叫功力;公開課如此,這叫精彩。而獲獎的公開課往往也是如此。其實,平靜的課堂也不是輕易就能上成的。它同樣需要教師深厚的功底,巧妙的藝術,否則不會營造出涌動著深刻的思維活動的環境氛圍。站在這個角度看,后者才具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才華,才具有使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能力。
當然,熱鬧的課堂很容易陷于浮華、膚淺。現實中,就有不少這樣的課堂。學生紛紛登臺亮相,仿佛趕集一樣走遍過場。像這樣不扎實、無深度的課堂,僅僅是披了一層“熱鬧”的外衣,學生們對于學習內容只能是水過地皮濕,至于能力鍛練最多也就是蜻蜓點水。而平靜的課堂,如果缺少了意蘊、內涵,缺少了思想,就只能是沉悶、死寂了。處于其中的學生也只有枯燥無味、懨懨欲睡的份了。
二、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
1.問題設計要“巧”
課堂提問不僅僅是師生交流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時它也是引導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思考,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提問時首先應樹立“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問題“巧”一些,“放”一些,讓學生在寬暢的思維空間中展開多角度思維,獲得更可能多、新、奇的答案。因為開放性問題強調學生獲得解答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的養成,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真正主體地位,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克服“灌輸式”教學傾向的“解藥”,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一劑“良藥”。
2.問題的指向明確、提問針對性強
要使課堂提問有效,要做到問題的指向明確、提問針對性強,學生一聽就知道問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種回答。不能不著邊際、過于空泛,使學生不知從何回答。提問的語言應力求做到準確、簡潔、清晰,避免不規范、冗長或模棱兩可的提問。
3.問題設置有層次性﹑梯度性
教師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大難度,坐到循序漸進,使學生認識到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仔細別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徹不行。同時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要是優秀的學生從問題中感受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要最大限度的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4.恰到好處的點撥、引導、啟發
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還能促進其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如何,取決于教師點撥、引導、啟發作用發揮的程度。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具備學習價值,具有啟發性。通過提問、解疑的思維過程,達到誘導思維的目的。
5.充分體驗成功,感受學習樂趣
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對學生而言,當其在學習上取得成績,得到老師的肯定、贊許時,他們興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樣,反之,他們興致索然。成功,求,才能把課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