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是思想和情感的載體,它所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語文點和人文點的恰當結合,都包含著獨特的人文內涵,因此語文學習是學生實現精神發育的途徑之一。學生只要敞開心扉,用成長的經歷與體驗去和文本對話,去感悟文本,那么學生收獲的就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豐富、心靈的充實、人生的頓悟,基于此,語文課堂應成為學生感悟生活的一扇窗口。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試著讓語文課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接軌,讓學生把文本與他們直接、間接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他們在語文課堂上能感悟真情、體驗生活、進而設計自己的未來,從而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感悟生活的過程,也成為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
一、感悟真情
“文章不是無情物”,“真情”是文章的根本,大凡美文佳作都是經過作者心靈的醞釀加工而成的,都蘊有飽滿的情感,而青春是生命激情的贊歌,是情感世界日益豐富多彩的歲月,所以讓青年學生帶著自己的心靈感受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去感悟真情,就會使學生的認識深化,思想升華,感情凈化。
學生的一些感悟常常觸動我,因此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對文本進行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同時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給以充分的尊重,這樣就使語文的課堂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感悟生活的過程。
我驚服于學生的聯想能力、感悟能力的同時,趁機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訴諸筆端交上來,當讀著從學生心中流淌出來的真情實感,我被深深地感染了,就分類整理在班內傳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情感上受到激發,受到感染,就會促進思考的廣度與深度,就會對社會、人生、自然等諸多問題由表及里地進行思考,進行評價,學生就有了自己的感悟與體驗。所以語文老師要善于依托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引導學生深入其中,進行內心的體驗,扣擊學生的心扉,在學生心靈深處引起共鳴,在感悟中幫他們實現精神的發育與生命的豐盈。
二、體驗生活
文章來源于生活,它是作者對生活思考的結晶,因此文章不僅真實地反映了生活面貌,更蘊涵著民族文化,由此,語文課文應是點燃學生生活體驗的火苗。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搭建語文教學通向學生生活實踐的階梯,真正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感悟生活的窗口,讓學生學語文的過程變成體驗生活的過程,在語文課堂上感受生活,理解生活,享受生活。但同時學習語文也離不開生活的融入,所以教師也要善于激發學生,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走進語文課堂,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在語文教材中體驗生活。
學生們在王安石身上感悟到的與其說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它讓學生在生活中能正確地看待別人和自己。
學生們在感受著古人的人格魅力、反省著自己的時候,實際上是在體驗生活,體驗使他們的語文學習不再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和人格領域,從而使他們的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過程,同時也是健全人格逐漸形成的過程。
三、設計未來
人要是有所期待,就能夠全力以赴。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篇目中的主人公因為心中有強烈的追求,促使他們戰勝坎坷,走出了困境。所以在一些課文的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去感受課文主人公的追求的同時,激發他們去規劃他們的人生,去設計他們的未來,對自我生命存在價值進行思考。
當學生們嘗試著去規劃自己的人生,設計自己的未來時,不管這種設計是清晰的還是朦朧的,總是學生對自我生命存在價值的一次思考。同時當他們胸中擁有了遠大的理想,當逆境來臨時,就能冷靜面對,從而有助于他們走出暫時的困境,逐漸走向自己的目標。這樣語文課堂不僅為學生打開了體會古人生活的窗口,更為他們打開了感悟自己的生活,規劃自己的未來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