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除了配合美國的調查外,還要、還能做些什么盡可能消除西方世界對其的誤會、疑慮和不信任?
華為需要在某種程度上變得高調些。一個老建議是,公開上市。上市,是用西方世界“聽得懂”、“聽得進去”的語言進行溝通和對話的基礎,這不僅能大大增加公司的透明度,也能提升華為在全球的品牌形象。即使不這么做,若能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增加董事會里的外部人面孔,也是可行方案之一。
另一些有益建議包括:1,如果有可能觸發美國在美投資審查委員會的審查,一定不要試圖躲避,不妨主動申報備案,一旦審查通過,相當于把該筆投資帶入安全港。2,將己置于當地法律及思維環境下思考,切勿照搬移植國內思維。3,敏感、難以解釋、受敵意的業務部門不妨分拆剝離變成另一個完全獨立的公司。4,通過在美設立研發機構、加大基礎采購、增加雇員等,游說選區國會議員改變立場,找到盟友。5,傳播貴在融入對方語境。
中國企業不必害怕壞消息,那種將之過度以政治氣氛渲染、大談民族產業保護的論調更不可取。事實上,在華為屢次在美遭遇麻煩背后,我們都能感知到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思科的存在,這些麻煩,無非是失意者對勝利者所發出的無力詛咒罷了。歸根結底,讓政府的歸政府,讓市場的歸市場,實力將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