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中小學地理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思想觀念落后,不敢放手學生,教學方法更新難
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和教會學生學習的工作程序和教學策略,對教師來說,各自均有一套自己適用的自如的教學方法。新課程要求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還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變師本教育為生本教育。目前農村中小學很多教師已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設計思維將學生格式化,學生完全聽教師指揮,既不可在自己感覺有意思的地方細細品味,也無法在沒意思的地方走馬觀花。教師根本不敢把學生放手,硬是拉牛上樹,這樣大大鉗制了學生活力與個性的張揚,壓抑了學生勇于創新、敢于創新的欲望,挫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信心,學生成了老師牽著走的學習“木偶”。
2.與新課程相配套的評價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考試制度改革滯后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仍然以學生的學業成績為主要標準,不注重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沒有建立起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的制度也沒有建立起來,評價的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二,考試改革進展緩慢,傳統考試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3.教師培訓缺氧,缺乏有關的指導
教師是實施新課程的主力軍,新課程的出現促使教師不得不改變已有的教學方式。原有的知識和業務已經不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為了盡快實現與新課程相配套的教學方式,教師必須學習,探閱一些有關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書籍或資料。但是對于農村教師來說,壓力大,不能較好地完成這一重要的轉變。再加農村學校經濟條件不好,無法讓教師走出去親眼看到優秀教師的示范課,更談不上有名家的指導和引領,所以我們的老師對實施新課程信心百倍,但底氣不足,農村教師實施新課程只能望塵莫及。
二、農村中小學地理新課程實施中存在問題應該采取的對策探討
1.從觀念上真正認可新課程,不斷充實自我
觀念是教師對課程實施的態度,如果教師從觀念上認可了就會主動積極想盡辦法執行新課程。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局限,往往不能適應新課程,甚至排斥新課程,認為新課程偏向理想化,不符合農村教學實際,所以會因對課程計劃的實際可操作性持懷疑態度而處于觀望狀態,不愿意“摸著石頭過河”。實際上新課程并沒有得到開展,這可能導致農村課程改革最終失敗。所以就要求農村地理教師首先轉變觀念,適應新課程形勢的發展,爭取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浪潮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不去做攔路者。
2.盡快建立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的評價體系,加快考試制度的改革
首先,在學生評價方面,要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以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
其次,在教師評價方面,要打破唯“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對學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學實踐與設計以及交流與反思等。要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體現多渠道信息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
3.資金與學校硬件建設
據調查,一些農村學校,地理組只有一臺計算機,這還是條件稍好的學校的情況。教師的條件尚且如此,學生更談不上使用了。由于接觸網絡的機會很少,無法及時獲取課程網絡信息,很難讓農村學生體驗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力量。因此,政府必須下定決心向農村大力投入教育經費,并監督執行專款專用,合理配置所需設施。不僅要加強圖書資料建設,收集地理教育教學信息,訂一些教學雜志,多給教師提供有參考價值的資料,還要加快計算機網絡建設步伐,最好能建立免費網站。通過上傳優秀的教學視頻案例與課堂錄像,為農村教師提供真實可信的課堂情境,推進農村教師繼續教育的進展,解除因硬件不足而造成的地理課程的實施障礙,促進農村地理新課程順利推進。
廣大農村地區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只有接受新課程理念,積極參與新課程實踐,切實落實新課程教學要求,才能真正實現地理新課程目標。農村地理課堂教學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地理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成為培養學生素質的平臺,農村地理教學才能為我國農村教育和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伍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