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參加了中心小學一節四年級的語文“觀課議課”活動。這是高橋學區骨干教師的一節公開課。對于教研活動,我是熱烈歡迎和支持的,這是教師切身學習的好機會,這是給予教師的最好福利。
這節課的內容是《永生的眼睛》,教師的教學設計是非常完美的,教學內容是非常充實的,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恰到好處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氣氛也是非常熱烈的。教師是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這一課也給我留下了深深的疑問和思考。這一節課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非常多,時間安排是無懈可擊,課的流程太順了。從教師的談話引入課題,到尋找文本中的人物和找出人物態度,再到感知人物的內心情感;從分析人物的語言,到指導學生的朗讀;從談談對文本的體會到學生的小練筆。一路下來,順利無比,滴水不漏!
在教師的集體座談中,同行的評價甚高!我卻有點心有余悸,語文教學的課堂就是這樣滿堂灌嗎?教學內容就這樣豐富多彩嗎?學生有思考的時間嗎?
我以為語文的教學和數學教學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語文教學的內容看起來模模糊糊一大片,而數學是清清楚楚一條線。這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的教材來說,學生要學習的內容主要就是漢語拼音、識字和寫字、寫話;而對于中高年級的教材來說,內容就要復雜得多,不思索的教師就覺得沒什么教頭,會思索的教師就會教得很有味。同樣一篇高年級的課文,不同的教師教得就不一樣,效果就大為不同。但最為核心的一點,教師要正確解讀文本,把最有價值的學習內容提煉出來教給學生。所以在“議課”的時候,我首先看重的是這節課教師教給學生什么內容,這需要教師的一雙慧眼去發現;其次才是教師怎么教的問題。
為此,教師在備課設計教學案的時候,首先要提煉教學內容,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認知心理規律,正確解讀文本,把教科書中對學生來說最有價值的學習內容提煉出來,這是教學有思想的第一步,也是上好一節語文課最基礎的要求和方向!
把最有價值的教學內容提煉出來教給學生,這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面對的備課現實問題,是要認真思考解決的問題!
(作者單位 桐城市文昌街道石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