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最近捷報頻傳,在自主品牌表現低迷態勢時,吉利2012半年報業績增速平穩;從剛剛結束的C-NCAP碰撞測試,吉利汽車全球鷹GX7以50.3分的成績,在15款參與C-NCAP第二批測試的車型中名列第一,成為自主品牌第一個取得超五星的成績。
從“兩星”一直撞到“五星”,再到現在的“超五星”這一切的背后的“策劃者”
是趙福全,吉利汽車副總裁、吉利研究院院長,這位日本廣島大學的博士既有跨國公司豐富的工作經驗,又在國內企業華晨操刀過一系列拳頭車型,他又被稱為“李書福福將”,2006年加盟吉利,結束了吉利5年8任院長走馬觀花似的輪換,在歷經沃爾沃“與李書福約會”的故事后,他還為吉利構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研發體系,同時具備了完整的動力總成系統的核心技術。
《汽車觀察》雜志近日跟隨網易“發現中國創造”媒體報道團一起走進吉利,對趙福全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A=Automotive ObserverZ=Zhao Fuquan 趙福全
A:和國外品牌相比,吉利這些年的“撞星”已經撞到了極致,您的信心點來自哪里?
Z:我在國外做了20多年,從學生做起,是在“分母”里選出來的“分子”,造車不外乎人、設備、流程,再加上知識的積累和數據庫。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人不斷的進步,從設備來說一點點的也在積累起來。
從國外干了幾十年回來,沒有一個很強的理由不會回來,信心點是造車的根本要素,源于冷靜的思考。
A:品質和技術是汽車企業這幾年非常關注的,您認為吉利在品質和技術方面有哪些核心競爭力?
Z:如果講某一個核心技術我認為太狹窄,第一技術要成體系,體系下面要有模塊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任何情況不能依靠別人擁有的東西,包括汽車底盤、電子、電器都要有技術。
第二要有核心的業務板塊,一定要強調流程和知識積累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經驗。
我很認可技術體系管理的作用,管理和技術是分不開的。技術是靠管理升華,但是也要靠體系。
A:有人懷疑,市場如此低迷,中國自主品牌能不能堅持下來,有一個預期,再過兩三年中國自主品牌可能會簫條可能會倒閉,在這種情況下,吉利、比亞迪、長城,因為獨特性的優勢可能挺得更久一點,如果說中國有幾個自主品牌可以生存下來您認為是哪幾個?
Z:市場是無情的,競爭是激烈的,我認為,不要說因為你是自主品牌,要想趟這混水,你就得有這種勇氣和能力殺出一條血路來。別的企業我不講,我對吉利有信心,也有決心,要可持續發展,因為市場并沒有規定自主品牌一定要出局,既然這樣的話,我認為大家都有能力,當然我們確實有一些劣勢,這不光是吉利的劣勢,也不僅是汽車行業自主品牌的劣勢,其他行業品牌也有,家電也有。所以從這個角度,不管是誰,都要練好基本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里謀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