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有人會因為配料表上含糖量的不同而選擇一瓶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但獨特的安全系統卻有可能讓一個汽車品牌的辨識度得到提升。
早在五年前,日產曾經提出到2015年,將與日產車輛相關的交通事故導致的嚴重傷亡數量減少到1995年的一半,最終目標則是減少至基本為零。表面上看,不斷縮短的時間表和連年同比上升的新車銷量讓這一計劃變得越加難以實現,作為日產汽車電子技術開發本部ITITS開發部部長,飯島也認為這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尋找中國交通癥結
2011年,中國市場已經在日產全球銷量中超過了四分之一的比重,而日產計劃在2015年年末之前,在華銷售新車將提升至200萬輛,在這樣銷量數據的“幫助”下,要想實現將交通事故嚴重傷亡數量減少到1995年一半水平的難度可想而知。日產決定根據中國目前交通事故的特點“對癥下藥”。
“觀察中國現在中國的情況,會發現正在以城市為中心普及汽車。今后,隨著高速公路的延長,有可能汽車乘客會增加,因此急需探明汽車乘客事故的實際狀態。”7月24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CATARC)主辦,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2012第六屆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論壇”在北京召開。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交通事故傷亡人數自2002年以后不斷減少。現階段中國道路交通傷亡人數比例的特點是汽車乘客、兩輪車、行人以及自行車混合存在,與城市比例較高國家的傾向相同。
在汽車乘客事故分析中,飯島也根據CIDAS數據深入剖析了其原因。根據數據顯示,在汽車乘客傷亡事故形態中,碰撞和車道偏離較多,比例之和高達73%。導致前者事故傷亡的主要原因是未及時發現前方車輛;后者則多數歸咎于駕駛時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控制。
對癥下藥
為了避免由碰撞和車道偏移產生的交通事故,日產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駕駛輔助系統,并且在將這些安全系統裝配到新款車型上時,日產希望,用戶可以擁有更加人性化的使用感受。
針對汽車乘客碰撞和車道偏離兩種事故傷亡成因,日產汽車分別提出了應對措施。此次日產汽車展示了車距控制輔助系統(DCA)和防止碰撞警示系統(FCW)。前者能夠輔助駕駛員完成從油門踏板到制動踏板的操作,以幫助保持與前車的距離,避免因疲勞駕駛、超速以及駕駛者注意力不集中帶來的潛在安全隱患。后者則通過監測與前車的距離,在車距過近時事先發出警報,開始弱制動,以避免緊急制動。
對于車道偏離,日產汽車同樣展示了三項先進的系統技術,即針對由駕駛注意力不集中導致車道偏離而開發的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DW)和車道偏離防止輔助系統(LDP)以及有效應對由缺乏控制引起車道偏離的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
以車距控制輔助系統(DCA)為例,當行駛中的車輛與前車距離過近時,該系統將激活警報器,此時油門踏板的阻力顯著加大,并逐漸反彈,以此提醒駕駛員注意控制車速;如果駕駛員沒有及時采取減速措施,系統將激活緊急制動裝置,在束緊安全帶的同時,自動剎車減速。但此時若駕駛員認為前方并沒有危險,也可以繼續踩下踏板加速。
同時,當車道偏離輔助系統檢測到有可能發生危險時,系統會在對駕駛員發出其三年后在華200萬銷量的有利因素。
提醒的同時對車輛進行單方向的制動,讓車輛自動回到原來的車道。但此時駕駛員若仍然堅持并線,系統會根據駕駛員的操作做出妥協。“我們技術研發的時候非常注重人與車的交流,一個接口,是更好的輔助駕駛員,而不是與駕駛員打架。”飯島也認為,良好的人車對話是研發輔助駕駛等安全系統的基本前提。
按照配方推進
對大多數人來說,列舉出一些以安全性能見長的汽車品牌并不難,但要說出這些品牌在安全性能上具有哪些特色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中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最好的技術就是在你使用的時候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日產的做法多少有些類似,而且正在按照自己的計劃逐年推行。
十年前日產曾經推出了智能剎車輔助系統,并且成為了日后英菲尼迪的全系標配。在此之后,日產又在其基礎上進行著新的研發。飯島也說:“我們今后還會開發更智能的自動回避碰撞的制動系統,在最高65km/h的速度下系統檢測到前方有障礙物,通過剎車制動,使自己的車停住。”同時,他還表示,針對很多由于入門級駕駛員錯將加速踏板當成剎車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他們也在研發相關的系統來應對。
“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我們可以把系統中預計到達碰撞時間進行不同設定。”作為本次介紹的重點,飯島也對已經于今年4月在美國開始裝配在英菲尼迪車型上的BCI倒車輔助系統進行了詳細介紹。
“在美國一些超市的停車場倒車的時候,安全系統會檢測到車后通過的行人和手推車。”由于采用了電子眼和雷達相結合的方式,避免了之前單純依賴電子眼對行人檢測度不夠高的瓶頸。不過考慮到具體的使用環境,他也表示這套系統完全可以根據中國路況進行調整,“0.6秒或0.8秒,我們可以根據具體預計到達碰撞時間的不同對系統進行設定。”
據了解,日產一個月后在日本還會舉行類似的技術說明會,與前些年發布的安全概念相比,目前已經可以看到這些安全技術在日產車型上的實際應用,但飯島也也表示目前數據庫的數據積累仍需時日。有業內人士表示,結束了以“硬碰硬”作為評判一款車安全唯一標準的時代后,汽車的安全性能與駕駛感受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人性化”和“后臺化”的駕駛輔助系統將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
這樣來看, 對于日產來說, 或許2015年降低嚴重事故一半的任務將無形中成為助推其三年后在華200萬銷量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