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出一款暢銷的車,這一看似簡單的想法卻讓他等了十年。
“‘流體雕塑’的概念實際上是將自然與藝術的融合。”2012年8月20日,在北京現代舉行的汽車設計研討會上,來自韓國現代汽車南陽研究所的JI-YOUNG JANG來到北京,分享他的設計故事。
用設計趕超歐美
2000年加入韓國現代并成為一名設計師的JI-YOUNG JANG至今還無法忘記第一次到海外參加國際車展的一幕。“當時隨隊一起去參加德國法蘭克福車展,可我們的展臺卻被安排在最偏僻的8號館里,很少有人光顧,感覺實在是糟透了。”
當時JI-YOUNG JANG還是一名普通的設計師,主要負責風格和內外飾的設計。當時他聽到對現代車型最多的評價往往是“和某某品牌很想象”,JI-YOUNGJANG坦言,在早期的設計上,他們也曾模仿過其他品牌,“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在國內銷售市場上快速提升,但想要出口到歐美市場,模仿的車是肯定賣不出去的。”
“不同的品牌要有不同的設計。”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的尹亨建教授向人們介紹他對汽車設計的理解,在他看來,一家汽車品牌的造型設計至少有兩個原則:與其他品牌有明顯區分、品牌內部要有比較統一的風格。
這正是之前現代汽車遇到的問題。
“我們曾經對用戶進行過調查,結果很多人認為我們早期的一些車型看起來和奧迪很像。”JI-YOUNG JANG知道,這樣的評價假設只是在韓國本土市場,或許可以短期內快速拉升銷量,但要想把車賣到歐美市場,這樣的評價是致命的。
于是,他們意識到,要想打敗歐美大品牌,首先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造型設計。
在這一看似簡單的想法背后,設計師們付出的是“刻骨”的努力。JI-YOUNGJANG強調:“要想趕超那些歐美的大公司,我們別無出路。”
下一款會更好
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索納塔是人們對北京現代汽車的第一印象。當時因為剛剛走出“老三樣”的時代,中級車的競爭并不十分激烈,加上邁騰、凱美瑞和天籟等車型的國產遲遲沒有到位,使索納塔在上市之初便贏得了中國市場的追捧,但平凡的外觀很快被其他廠商的新車超越,后續產品NF御翔、領翔等都沒有重演最初的輝煌。
同樣的問題讓韓國人在美國市場也遇到了麻煩。2008年,盡管現代汽車的整體銷量已經超過了美國本土品牌的克萊斯勒和JEEP,排名第七。但在中級車市場中老款索納塔(NF SONATA)在價格更低的情況下仍然只達到了凱美瑞銷量的17%。
“每款新車上市前我們都會舉行30余場品鑒會,不僅是公司內部、外部,還要針對當地市場進行。”據JI-YOUNGJANG回憶,在他們計劃將第七代索納塔(NF SONATA)推向北美市場之前,曾經在當地的品鑒會上得到的都是很一般的評價,很多人都看不出這款車有什么特點,結果導致了并不樂觀的市場表現。
2010年,現代汽車又推出了第八代索納塔(YF SONATA),同樣在當地舉行的評鑒會中,他們特意將自己的車和其他幾家大品牌的車去掉車標、彼此相距一段距離讓人點評,結果得到了現場嘉賓的一致好評。有了之前勉強上陣的經歷,現代的設計師對造型設計又多了一條原則:
“除非是壓倒性的好評,否則我們不會把這樣的作品推向市場。”
這樣的做法很快帶來了轉折。當年年初在美國上市后不久,新索納塔月銷量很快突破了2萬輛,增長70%,市場占有率達到13%左右,進入同級別車型銷量三強。同時,不僅在銷量上大大拉近了與凱美瑞的距離,而且售價也只與凱美瑞相差5%。
北京立業大學工學院工業設計系的張繼曉教授將第八代索納塔的出現評價為“橫空出世”。在中國市場,上市僅兩個月的第八代索納塔銷量輕松過萬,達到12319輛。其中一個單月的銷量達到了6317輛,超越了凱美瑞的5853輛,直逼雅閣的6382輛。而在很多人選車的時候也出現了邁騰與“索八”之間的猶豫。
但對JI-YOUNG JANG來說,這款車仍沒有達到他的目標。“從設計的角度講,第八代索納塔的完成度還沒有達到100分,有很多可以繼續完善。”據他透漏,尚未國產的Genesis(勞恩斯)才是真正的旗艦,而在下一代車型上設計師的完成度也會更高。
告別傳統符號
即將進入到不惑之年的JI-YOUNGJANG已經在現代工作了13年,和最初在法蘭克福被擠到8號館時相比,現在已經能夠出現在各大國際車展主展館的現代汽車讓他感覺這十多年的等待是值得的。“現在會有很多人關注我們,在我們使用的銀行卡上會印有現代汽車的LOGO和我們自己的名字,甚至走進餐廳都會被別人認出來‘哦,你是現代的!’這種感覺好極了。”
為了把車賣到海外市場,日本人的做法是重新打造新的品牌,相比之下韓國現代的做法看似簡單,但在專業人士看來,下一步并不好走。
針對目前最讓人眼紅的中國市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認為,中國用戶的審美和使用習慣,導致了需求上的特殊性。“中國用戶對汽車有著家庭用車和社交的功能性需求,從以前對自己財力的顯示升級到讓一款車成為自己品味的象征。”在他看來,很多汽車廠商在造型上符號化的做法并不能打動中國消費者。他認為,性價比已經成為了北京現代在中國用戶心中的一張王牌,雖然在最新發布的新車上帶來了很多新的設計,但帶來了造型跨度偏大的問題。“北京現代應當有一種自信,找到屬于自己特有的符號。”
在尹亨建看來,現代汽車在設計上的成功得益于“看起來并不像是一款韓國車”。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的李彥龍教授也認為,很多在中國市場暢銷的車型并不是拘泥于在細節上套用中國的傳統符號,而是在整車的造型上體現出完整的造型狀態。
據了解,目前北京現代的產品陣營中,總共14款車型只有兩款針對中國市場進行了設計上的修改。作為目前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市場,中國的11萬元家轎是所有主流汽車品牌的必爭之地,成本壓力導致各品牌在產品技術上逐漸趨于一致,貼近中國消費者需求的造型設計更容易打動用戶,而這正是本土設計師的優勢之一,或許下一款北京現代的暢銷車就出自他們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