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春,經濟運行水平下行,藝術市場回調。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中國藝術品拍賣總額為281.60億元,同比2011年春下降了34.27%,環比去年秋下降34.22%。成交額的迅速滑落,一方面是受宏觀經濟中流動性資金緊縮的影響,藝術購買力下降,金融投資類資本停滯;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對前期快速增長勢頭以及天價作品放大效應產生質疑,市場觀望情緒蔓延。
市場觀望情緒持續蔓延
根據AMMA組織的藝術市場信心度調查顯示,2012年三季度人們對藝術品未來價格走向仍不樂觀,僅有21.43%比例參與調查人群認為藝術品價格未來三個月里會上漲,這一比例和年初調查結果類似,超過45%的比例認為會下降。同樣和年初一樣,認為未來是購買藝術品的合適時機的比例超過60%,這一比例和年初的67.82%相比略有下降,這一點在春拍中便有所體現,部分老買家對藝術品拍賣的關注度回升,但出手謹慎,市場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觀望情緒明顯。但和年初調查結果不同的是,在關注品類調查中,近現代書畫的關注度顯著下降,從年初31.03%下降到第三季度的18.52%。而鐘表珠寶的關注度從年初3.88%提升到第三季度8.64%。從中可以看出,市場回調時期,人們對持續迅速攀升的近現代書畫的市場前景存憂,并亟待尋找下一個市場增長的機會點。
調整期市場規模大幅縮水
今年春季,不少2011年磨刀霍霍進入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拍賣公司不見蹤影,2012年春參拍的拍賣公司數量為224家,環比2011年秋減少了71家;拍賣會的數量為296場,比上季度減少113場;專場數量比上季度減少了626場,為1083場。雖然進入2012年春市場回調時期里賣家惜售、買家觀望,但拍賣行反而在征集力度和營銷手段上更加投入。除了在專場設置等方面絞盡腦汁,也試圖利用減少作品上拍量、提高拍品質量及開拓新品類等舉措應對調整期的市場,在這一時期加緊爭取優質客戶資源和鞏固市場地位。專場劃分趨向專題性、學術化,拍賣公司對拍品的挖掘、研究與展覽越發用心,例如嘉德、保利、榮寶等公司推出的當代水墨拍賣,匡時推出的“過云樓藏書”拍賣,上海泓盛推出的“地書計劃”。在這些專場籌備過程中,拍賣行把學術、展覽、營銷等手段靈活運用。中國書畫份額下降,瓷器雜項份額回升
2012年春,中國書畫、瓷器雜項、油畫及當代藝術三大品類總成交額為256.60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春減少了127.76億元人民幣,占今春中國藝術品拍賣總額的91.12%,低于去年春拍95.55%的市場份額。其中,中國書畫的市場份額下降,瓷雜、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份額均比上季度提高,尤以瓷雜升幅最為明顯。
2012年春季拍賣中,中國書畫盡管仍占半壁江山,總成交額約為141.95億元人民幣,但環比2011年秋季,其市場份額為本季度中跌幅之最,由上一季度的59.33%市場份額跌至50.41%。4件億元以上的拍品中兩件為書畫作品,在中國藝術品TOP100榜單中,書畫占據59席。其中,古代書畫占23席,近現代書畫占33席,現當代書畫占3席。
今年春拍的成交總額銳減,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于一些投機性較大的資金沒有進場,前幾年名家書畫板塊由于受到大型投資資金支撐,基本封殺了未來幾年繼續上漲的空間,導致價格下降風險陡增。而春拍由于市場大環境的動蕩,許多藝術精品后續接盤能力不足,行情難以持續維系。隨著中國書畫板塊市場份額的下滑,本季度瓷器雜項的市場份額出現較大幅度提升,由去年秋拍的19.92%升至31.18%。瓷雜板塊共有28,281件作品成交,環比去年秋拍下降9.8%,同比去年春拍下降14%;總成交額為87.8億元人民幣,環比上漲2,9%,同比下降32.8%;單件平均價格為31萬元,環比增長14.2%,同比下降13.3%;總成交率為44%,高于去年春季的37%,但依舊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與去年秋拍相比,瓷雜板塊整體延續調整的態勢,但出現量縮價升的趨勢。瓷器市場中開門見山、流傳有序的精品依舊受追捧。比如香港蘇富比的“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龍圖高足碗”估價僅為5,000萬至8,000萬港元,最后以1.1266億港元成交;雜項市場擴容明顯,多家拍賣公司在雜項領域投入了較大力度,各種新門類和專場層出不窮,比如北京保利推出的鼻煙壺專場和瓷版畫專場、北京翰海推出天珠專場受到市場的關注,北京匡時的“過云樓”藏書將古籍善本市場推向高潮。但整體而言,雜項市場品類過于泛化,精品和亮點均乏善可陳。新型門類的發展和學術價值的挖掘有待進一步深化。
本季度,油畫及當代藝術總成交額為26.86億元,比上季度減少了10.07億元,但市場份額比上季度提高了0.92%,為9.54%。其作品上拍9,008件,成交4,531件,比上一季度減少1,277件。從單項指標看來其上拍量、成交量、成交額都有所下降,但成交比率卻有所提高,在其他板塊多有跳水的2012年春拍市場上,油畫尤其是寫實油畫在內地市場總體不負所望表現依舊穩健。當代藝術家的藝術地位和市場地位在近幾年多有異動,前幾年一些屢創新高的當代藝術家作品成交顯出疲態,新的面孔出現在拍場且斬獲不錯,當代藝術市場呈現不斷重新洗牌的局面。
市場進入調整,拍賣格局生變
經過2012年春拍市場的調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拍賣格局發生一定的變化。北京保利、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香港蘇富比四大金剛雖然仍引領市場風潮,但受經濟和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其春季大拍總額比2011年春秋拍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四大拍賣行成交總額為94.27億元,比2011年春秋大拍分別減少了80.13億元和44.75億元人民幣,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為中國嘉德,同比去年春季下降59.77%,環比去年秋拍下降46.25%;再者為北京保利,其分別比去年春秋拍下降了50.51%和38.65%。
除第一梯隊拍賣行格局微調之外,第二梯隊的拍賣行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北京匡時憑借其對拍賣品類的開拓和市場的營銷等策略,仍以12.65億元的春拍總額位居第五。紐約蘇富比和紐約佳士得因增加包括中國書畫在內的中國藝術品,在中國藝術品成交排行調查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分別以3.52億元和2.52億元人民幣的成交總額排名第11和16名。此外,榜單中也列有部分爭議比較大的拍賣行,包括因徐悲鴻的《九方皋》事件而備受質疑的上海寶龍。
下半年預測
對下半年進行預測,從外部環境來看,二季度以來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強,導致宏觀政策的主題從抗通脹向保增長轉換。央行政策操作放松明顯,連續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兩次降息。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相應有所增加,2012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4.86萬億元,同比多增6833億元。6月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也出現反彈,下半年央行有望進一步采取擴張性政策。隨著央行寬松政策的出臺,企業資金成本下降后,也有助于經濟的回升。另外,下半年海外經濟下滑趨勢也有望放緩,出口回升也有望提振經濟好轉。根據目前的海外市場的估計,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經濟下滑趨勢將逐步放緩。同時,隨著剛性需求的釋放,房地產投資有望下半年將逐步止跌企穩,并相應有助于中上游行業的提振。
但這種適度恢復的經濟環境與2009年金融危機后大量流動性資金入市情況不同,很難重現藝術市場快速回暖,而且進入2013年后,部分大體量藝術基金需面對套現兌付的周期,加上政府相關部門逐步加強對藝術市場交易的監管和關注,這是對藝術品金融屬性的考驗,也是對藝術市場真實購買力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