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像是街角的驚喜,就算是日日都要來去許多次的尋常回家路,只要遇到貓咪,在我眼底都會化成亮點!不管是慵懶悠閑,還是酣睡到肚子朝天、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或是跳在高處用高高在上的眼神睥睨人間,貓咪的表情百態,各有各的可愛,每每都讓人忍不住掏出相機按下快門, 拍下讓人會心一笑的照片。
除了貓還要更多
被貓的特質所吸引,熱衷拍貓的攝影家非常多,書市也不乏許多精彩的貓咪攝影集,有些專門特寫貓咪的可愛動作和療愈表情征服人心,有些則用冷靜之眼,紀錄片般地拍攝貓與當下環境最最真實的互動。
要如何做出和別人與眾不同的貓咪書呢,我想到的是,“拍貓,不要只拍貓咪”,想更強調照片的故事性,把“人”的故事也加進來。和貓夫人談這個想法,我們就興奮地聊開了:沒錯,人們總是對狗比較有印象,狗會看家,會吠叫,很難忽略它們,比起來貓好像就是一個無聲的存在,比較容易被人忽略,像是無名小人物……
從此發想,如果貓像是底層小人物的隱喻,那么我們就拍最尋常的素人故事吧!不是那種養在漂亮咖啡店,毛梳得蓬蓬,特意招攬客來的名種貓,而是在街坊商家,我們最熟悉的老店鋪或老產業,默默守住“家業”的家貓。于是這本書的雛型就這樣漸漸形成了,我們要拍特色商店貓的故事,貓夫人就如數家珍地提到一些自己平常愛吃并且會逛的“巷仔內”老店,當然它們都有養貓,我心里大喊:喔耶,貓達人帶路玩臺灣,這本攝影集除了貓咪的可愛、人情的溫度,現在連旅游書的元素都加進來了。
貓咪怎么來當家
貓夫人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拍攝這本書的照片,北中南東全臺灣跑透透,很多店家信息,都還要靠網友們通風報信,收集到最在地的訊息,就像出書至今已經一年,還是會有網友陸續來留言:某某商店有只某某貓…可以去拍。貓夫人在這本書的序中也提到:“有許多商家跟貓兒之間,原本只是單純的‘賦予抓老鼠之責任’關系,后來日久生情,在貓兒的柔情攻勢之下,店家老板也從貓兒的雇主,轉變成了貓兒的家人。”有時候客人來店里買東西前,都是先找貓,笑問到底是誰當家?真的可以說是貓當家,《臺灣這里貓當家》書名也就是由此而來。
《臺灣這里貓當家》于2011年年底上市,身為攝影集有美美的照片是必須的,我們因此想出酷卡隨書贈品,第一波就在網絡上讓網友投票,五百元五金店的貓“Happy”站在掃帚前的斗雞眼照和花蓮時光書店帥白貓人氣最高,所以我們把它們印成前導文宣,在書店DM區讓讀者免費索取,未上市前,先造成期待的話題。
而書內“跟著貓咪”、“旅行臺灣”讓我們發想到本書的購書贈品,旅行者都要寄出的木頭明信片,我們選用書中的烏來溫泉店的當家貓——打滾哥,當為代表。木頭明信片可以自己涂鴉上色,據說此款明信片相當受小朋友們的歡迎。
除了木質明信片,我們還加碼一款Cats Here貓當家貼紙,這款貼紙很好用,讓人知到你家里有養貓,你是養貓人家,本書介紹的商家,大家都有響應,也方便讓讀者按書索驥,尋找店家時,可以更容易找到地點,真正幫當家貓發聲啦。
另外一個上市的宣傳則是,我們選定本書當成我們在網絡書店年終暢品展的主打書,促銷的口號就也俏皮地打著:“老板不在(價格好算),店貓說的算!”,真的是名符其實“貓當家”,讓讀者乘低價開心血拼之余,更加深對這本書的印象。
拍貓守則 首先要有愛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群養在木雕店的幼貓,同時看同一方向的表情,我問貓夫人它們到底在看什么,貓夫人想了一下,好像是看逗貓棒吧,或是剛好有小蜥蜴跑過去……也是拍了很久的一個鏡頭。貓夫人最讓我佩服的就是,她是一個相當有耐性的人,耐心與動物互動,不愛強打閃光燈,不會勉強動物裝出不自然的表情,但是小動物哪會乖乖聽你的話,拍攝出想要的貓表情,除了要靠瞬間的運氣,很多時候,要靠著時間慢慢等。貓夫人總會笑說,哎呀,因為我是家庭主婦,時間很多啦。特別是貓咪,吃軟不吃硬,完全是不能勉強的動物,但是貓夫人不是被“叫假”的,包包里逗貓的法寶可不少,還有貓餅干和貓草,和小碗。哄吃哄喝,循循善誘,讓貓咪完全放下心防,這時記得手腳要快,才能拍下最真誠的表情。
這樣的拍照理念,貓夫人是相當愿意與大家分享的,跟著她辦過幾場講座或媒體訪問,讓我覺得,要拍出有溫度的照片,不管是對人事物,自己要付出相等的溫熱。
新感情 舊回憶
朱紅封面底色,書名字選用康熙字典體,《臺灣這里貓當家》其實是一本很“通地氣”的書,它是土生土長的作品。說它“土”氣十足,我想我不會生氣,如果要問我,出版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想是在超級市場、連鎖商店充斥的現今,我重溫一些例如雜糧行、糕餅店、剃頭店等等,要特意去尋找才看的到老商家吧。通常守著店鋪的都是老人家,因為家里貓,變成書里的明星,讓原本沉沉的店內氣氛再次充滿活力,阿公阿嬤也在鏡頭前笑得開心無比。
像《艾麗斯夢游仙境》故事一開頭那只戴著懷表的兔子,帶領艾麗斯展開冒險之旅,如果你正在旅行,途中遇到貓,代表你走運了,它們肯定是上天派來領路的小精靈,意外的行程驚喜,或許就在巷弄街角轉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