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大學生的教育包含了誠信的內容,但目前教育成效卻不容樂觀。在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人們觀念不斷變化,從而影響了大學生對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判斷,對誠信的認知出現偏差,使得在高校中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具有了更大的挑戰性。高校存在學生欠費問題折射出大學生誠信品質缺失,發人深省,令人關注。本文針對大學生的欠費,分析欠費形成的原因,并對欠費的危害進行剖析,針對欠費對大學生提出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誠信教育 大學生欠費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077-02
當今,誠信是一種最基本和核心的道德品質,現代人際交往的所有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都要以誠實守信的精神素養為基礎和前提。誠信不僅可以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信賴,還會使人內心充實。當代大學生強調實現自我和完善自我,倘若大學生缺乏了應有的誠信,那完善自我就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沒有實際意義。有的學生不遵守交費時間,故意延遲交費,欠費一定程度上成為大學生缺乏誠信的表現之一。
一 大學生缺乏誠信的主要表現
1.拖欠學費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欠學費的問題,據相關統計,近年來,在我國各地區及不同類型高校或是個體高校都顯示存在不同程度拖欠學費的問題。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拖欠學費約5億元,西南地區的貴州大學拖欠學費3000余萬元,重慶大學欠費總額達3600多萬元,華南地區廣東商學院2010年底財務清算發現學生欠款達1900萬元,中南地區湖南大學學生欠費3000多萬元,湖北民族大學的新生欠費比率高達64.7%。我校在2005~2008年欠費率分別為35%、30%、29%,經過催交提醒有所改善,大部分款項收回,但折射的大學生誠信問題值得深思。上百萬、上千萬的欠費給學校帶來了財務壓力,影響了學校教學、科研、基建等各項工作的開展運轉。
2.國家助學貸款壞賬率高
為了讓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夠上大學,20世紀90年代國家開始對困難的在校大學生實行國家助學貸款。無擔保的助學貸款在2005年實施。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經濟困難的在校大學生完成學業。然而,這項政策性貸款卻遭遇尷尬境地,一面是困難學生需要助學貸款交費后來完成學業,一方面又存在助學貸款壞賬現象,每年都有學生不能如約按時還款,其中不乏惡意欠款,銀行將貸款學生告上了法庭。
二 大學生欠費的原因
1.國家政策及家庭收入水平是主要原因
20個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對高校投入經費比例逐年
下降,國家財力遠遠不能滿足學校發展對經費的需求,學費收入成為學校辦學經費主要來源。《“十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狀況與“十一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大學學費在近20年的時間里漲了25倍,同期城鎮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卻只漲了4倍。高等教育學費的漲幅遠遠超過了城鎮居民收入。我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使得很多家庭由于家庭收入的原因致使欠費的發生。
2.學生對欠費的不利影響認識不夠,交費意識淡薄
在學生心中,欠費是個人的事,個人欠費怎么會關乎學校?也沒有意識到欠費給周圍同學帶來對誠信質疑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會擴大欠費比例,讓經濟尚可的學生也認為欠費是可以的,不及時進行交費,并且還有只要學校不追究責任就行的想法,主動按時交費的意識淡薄。
3.學校對交費的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學校都制定了交費及欠費管理規定及辦法,對交費的時間、交費方式、交費相關注意事項,對欠學費采取不予以注冊、不允許參加考試等作出規定。學校對學生交費的管理部分僅停留在宣傳上。對學生交費或欠費管理規定僅做到宣傳,對交費的管理規定及辦法,由于客觀和主觀因素而無法執行或是執行力度不夠,未真正地將交費及學費催繳管理抓起來。
4.學校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力度有待提高
學校沒有把學生的欠費提到誠信的教育角度上來,單純認為欠費問題解決與否僅與管理工作有關,而忽視了學生的誠信教育。對誠信教育或無或只是停留在淺層面,時間與深度都不夠,使誠信教育僅有形式而無實質,誠信教育力度有待提高。
三 欠費帶來的不利影響
1.誠信缺失,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在學校引發誠信危機,影響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如抄襲作弊,欺師欺己,求職蒙混過關,協議說改就改,名牌滿身,時尚齊備,爭當“貧困”等不良現象。大學生雖然心理上對不誠信現象有抵觸,但又看到其他同學由于不誠信帶來的“好處”,考試不用太花力;單方面違約重新選擇到另一個更好的公司;生活并不困難,卻能當上貧困生,得到學校的資助等,導致原來倡導誠信的學生也對不誠信的行為躍躍欲試,甚至付諸實際行動,助長了不誠信的歪風邪氣。在我校進行小樣本對“欠費與誠信”的問卷調查中,90%以上的學生認為不誠信是受社會因素、學校環境及其他人的影響,加上本身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才出現了一系列的不誠信現象。因此,在高校中欠費引發的誠信危機不容忽視。
2.資金不足,影響學校教育的發展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及財政資金供給的矛盾日益突出,學費收入越來越成為大部分高校主要的資金來源,欠費給學校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資金使用困難。收不到學費,就無法得到學費收入的相應撥款,而學校根據收入計劃實施的項目就開展不了,造成不能按期完成,影響了學校項目進度和整體規劃。
四 對解決欠費提出的建議及誠信教育途徑
1.加強誠信教育工作,建立誠信檔案,加強懲罰力度
把誠信教育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誠信教育機制根據學校所處不同階段和對不同個體進行不同教育,針對新生和老生的教育方式和內容上應有所區別。時間上可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與收費工作相協調,在每學期要求交費的時間段前等特殊時間,可根據各校自身的特點進行。總之,學校在不同時期對誠信教育工作可做系統與細致的可執行方案,建立學生的誠信檔案,加強對不誠信的懲罰度等措施,提高誠信教育的數量與質量,加大力度,降低欠費率和提高學生對誠信的認識。具體措施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大學生在進校后,開始思想內容的教育,定期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種類教育宣傳活動,營造誠實守信的校園文化氛圍,使誠信深入學生心中,讓學生及家長明白按時交費是每個學生的義務。同時也讓大學生對校園中不誠信的行為說“不”。有調查顯示,高年級學生的欠費率高于新生,由于觀念上的變化,主觀上增加了因誠信原因導致的欠費。針對學校的高年級學生,可采取不同于新生的教育方式,而不僅僅停留在單一的教育方法上。
第二,大學生入學后,學校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誠信檔案系統,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評價激勵機制,對學生的信用數據進行整理歸集。信用記錄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方面,個人的詳細資料,參加誠信培訓與教育的情況,在校品行和操守,課程學習成績,業余活動,在校繳費、欠費、欠費時間、還款情況等與誠信相關的信息記錄,設立信息數據庫及應用技術評價學生誠信狀況及信用等級,拓展學生素質培養的信息記錄。信用檔案的相關信息裝入學生的學籍檔案,讓學生在進校開始就有誠信相關記錄,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誠信美德,體現當代大學生素質。對進行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以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開放誠信記錄查詢權限,學生的誠信記錄可作為學生進行校園內其他活動的參考,如在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時,如果存在誠信異常情況,如欠費、借圖書不歸還等,可以用少借甚至不借的方式來進行督促其歸還所借閱圖書、交清欠費等不誠信行為。這樣做使大學生改變對現有誠信狀態的認識,使個人失信的成本大于守信的成本,從而從大學生自身的角度充分認識誠信帶來的好處,而對失信導致的嚴重后果也明了于胸,最終在權衡利弊時,道德天平自然向誠實守信傾斜。
第三,完善相關制度,加強懲罰的力度。以上的建議在一定程度上屬于道德層面,具有非強制性。在目前情況下,還需要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從而科學、合理地約束由于缺乏誠信而發生的行為,使大學生認識到不誠信成本不僅僅是在經濟上,從而達到約束行為的目的,逐漸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在意志基礎上建立行為規范,形成按規則辦事,失信會受到嚴懲,使誠信行為有法可依,為誠信建設提供可靠的保障。
2.對收費管理機制、助學機制的完善,加大執行力
對收費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高校應制定學生收費、緩交、走“綠色通道”等有關管理規定,針對規定運行中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更新完善。明確收費管理是學校重要工作,由學校各部門一同完成,明確收費工作與預算管理掛鉤,同時也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學校高度重視,成立由校領導任組長的收費及催費工作小組,全力推進收、催費工作,降低欠費率。
學校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的資助政策,協助學生辦理助學貸款,大力開展勤工助學,通過獎、貸、勤、助、補、減、免等措施,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交費。
總之,面對欠費的問題,不應僅僅作為一個孤立的問題,我們應將學生的誠信教育問題作為統一的整體,建立一套可行的措施方案,真正解決在交費過程中因困難、誠信問題欠費的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全面而有效地做好學費收繳,為高校的發展提供經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