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的學生技能是經過三年的學習時間來形成的,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不論是理論教學、實訓指導還是頂崗實習,在烹飪人才培養過程中,構建了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烹飪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工學交融,全真實訓”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 烹飪技能 模式 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093-02
一 確立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課程標準
烹飪人才培養方案從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能力、崗位核心能力、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等方面確立“工學交融,全真實訓”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高職高專產學合作的載體,通過與餐飲企業的深度合作,以餐飲企業具體工作過程為導向,全程實行“工學交融,全真實訓”。依靠餐飲市場和眾多著名的餐飲企業,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烹飪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基本技能過硬的人才,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化實施,將訂單培養為主的教學組織方式融入“打基礎、強技能、練崗位”的三個教學階段,以實現“精工藝、懂營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烹飪專業的課程標準是規定烹飪專業各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根據烹飪課程標準與企業工作任務的要求確定崗位(群),以廚房管理、餐廳管理、原料加工管理、營養配餐管理、烹飪制作管理、冷菜工藝管理、面點小吃制作與管理等工作過程的要求為導向,加強校企合作,做到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并重,實施“工學交融,全真實訓”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烹飪教學的要求和餐飲企業經營的特征,在保證教學總體目標完成的條件下,靈活安排各學年教學時間,旺季突出崗位全真實訓,淡季著重學習理論技能知識。工作時間和學習時間相互交融,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訓齊頭并進,切實踐行理實一體化教學,不斷提升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二 制訂實習計劃,形成學生技能
實訓與實習相結合,“工學交融,全真實訓”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的技能形成分為三種形式:校內實訓、教學見習、校外實習。
校內實訓是充分利用烹飪實訓中心來對烹飪專業的學生進行烹飪技能的訓練。它的特點是嚴格按照課程標準來進行實際操作,給學生打好烹飪基礎。
教學見習是利用當地的各大酒店、賓館進行學生技能見習,其特點是時間不超過兩個月,通過教學見習,使學生加深理解和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熟悉和了解現代烹飪理念,了解烹調技術發展的動向,熟悉餐飲工作的工作程序。
校外實習即頂崗實習,是教學實訓的延續。積極推行訂單培養,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高等職業院校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使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三 明確階段性技能形成目標,逐步提高烹飪技能
在“工學交融,全真實訓”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中,通過與各大賓館、酒店等企業的深度合作全程實行工學交融。
第一階段:烹飪基礎技能學習階段(1~2學期)。在校內重點完成通識類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及開設的課程,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同時,利用校內外的實訓基地,進行一定量的烹飪專業基本技能的訓練,學期結束時統一進行檢測,形成寫實性的評價成績。
第二階段:烹飪核心技能課程學習階段(3~4學期)。主要完成專業崗位的核心知識和能力的學習與訓練,開設熱菜烹調技術、面點制作技術、冷拼與食品雕刻技藝等綜合實訓課程,設立階段性目標,模擬廚師長和廚師的實際工作環境,定期輪崗,并將學生所制作的菜肴制品接受校內與校外的專家檢驗。
第三階段:烹飪綜合技能與檢驗的實訓階段(5~6學期)。主要完成綜合能力與拓展能力的學習和訓練。根據企業崗位設計的要求,學生深入企業一線崗位進行實習,師傅以外聘教師的角色參與學生的實訓指導,確保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企業的需要和發展同步。同時把畢業論文改為畢業設計,以設計一套宴席菜單為標準,進行計時操作,通過技能鑒定專家評分來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測試通過的學生發給相應的廚師等級證書。
四 抓好校企合作,為就業打好基礎
“工學交融,全真實訓”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的重要途徑就是校企合作。烹飪崗位設置課程,在充分考慮專業現有基礎和辦學特色的基礎上,根據職業崗位群構建崗位能力模塊,根據能力模塊構建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為切入點構建課程體系,重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設計是以烹飪工作過程為主線、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核心,烹飪營養知識與技能、烹飪管理理念和能力為支點的課程體系。重點圍繞烹飪工藝、烹飪營養和烹飪管理三大模塊進行相應的課程設置,且在餐飲企業中得到檢驗。
校企合作的最大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烹飪整體操作能力,使烹飪專業實訓更貼近社會需求,最終實現學生的零距離上崗。面向行業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校企合作能使我們明確行業的崗位能力體系,能讓我們找到高職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方向,從而避免了人才培養的盲目性。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能真實地感受到烹飪行業的氛圍、行規、要求,促進學生烹飪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 培養高素質的烹飪師資隊伍,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高職的生命力在于專業辦學的高質量,而烹飪教師是提高辦學質量的關鍵。建立一支烹飪技藝精通、素質過硬、相對穩定、結構合理、品德端正的教師隊伍是烹飪專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過培訓提高青年教師的烹飪教學水平,實施“名師”工程,參加多種活動,通過多渠道為中青年教師創造“出線”條件,鋪平成才之路,讓烹飪教師帶著烹飪課題進行教學,帶著項目在企業中實訓,形成的科研成果更有說服力。這樣就能造就一支高學歷、雙學歷、多功能、“雙師”型等一專多能、博學多才、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師資隊伍。
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如果沒有很好地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就會導致將來他們不能適應烹飪崗位,這需要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做好課題研究。烹飪教師有了科研項目,就真正做到了“任務驅動、項目導向”。
高技能烹飪人才必須依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校企結合既可為教師“充電”提供方便,使教師掌握烹調方法及流行菜點,又有“大師”級的廚房師傅擔任教學工作,壯大教師隊伍,使烹飪專業學生的技能水平保持與現代餐飲企業同步。
參考文獻
[1]華寶山、馮亞召.高職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4):141
[2]朱云龍、劉顏、馬京潔.論餐飲食品安全管理[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10(4):56
[3]邊振明.構建烹飪專業學業成績評價新體系[J].甘肅成人與職業教育,2009:54
[4]李保定.基于高職烹飪教育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3):78
[5]時寧國.國內外高職與高專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47
[6]陳曉敏.高職烹飪與營養專業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