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參差性大班是一個常見而又棘手的問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參差性大班的性質入手,探討并梳理歸納了水平不齊大班在英語教學中的特征、存在的問題、具有的優勢及其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 參差性大班 問題 優勢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122-02
一 參差性大班的性質
什么是“大班”?什么是“參差性大班”?“大班”和“參差性”似乎是兩個獨立的概念,為何一起處理?理由是這兩個特征同時出現,大班學習者總是毫無例外地表現為水平不齊,即“參差性”;當班級較大時,由水平不齊的學習者組成的大多會出現問題。
“大班”是一個相對術語,對此,外語界學者歷來有不同的看法。在國外的私立語言學校,20人的班可以視為大班;在中國的外語教學環境中,40~45人被看做是大班;蘭卡斯特和李慈(Lancaster-Leeds)1989年在“大班語言學習研究項目”的調查中表明,50人左右的班通常被視為大班。在很大程度上,這比我國80~200人的教學班要小。“參差性大班”,也叫“水平不齊大班”,是指一個大班中有“不同類型的學習者”。“參差性大班”中,學習者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難以了解每一個學習個體。學習者在成績、性別、種族、技能、經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 參差性大班學習者的個體差異
個體差異屬于語言學習研究的主體因素范疇,學習者個體差異對語言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極為重要。參差性大班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是參差性大班教學中的問題和特征之源。參差性大班學習者的個體差異表現見下表:
三 參差性大班的問題
由于“參差性大班”其學習主體背景的復雜性,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習者和教師帶來特殊的問題,通常表現為:
第一,紀律問題。由于班級較大,參差性大班中存在嚴重的紀律問題,教師常常難以控制和支配學習者。
第二,作業批改。由于人數多,作業批改常常使教師不堪重負。
第三,興趣問題。在參差性大班中,由于學習者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教師總是不能同時給學生找到使所有學習的人感興趣的話題或活動,使部分學習者變得厭煩。
第四,學習效率。教師不能確保所有的學習者都能有效地學習;教師所提供的學習任務不能適應每一個學習者,許多學習者都會覺得學習任務有時偏難或過于簡單。
第五,學習材料。教師不能同時找到能夠適應所有學習者的材料,而教科書顯得“千篇一律”。教科書是嚴格地按照一種類型的學習者設計的,沒有選擇性和可變性。
第六,個體了解。由于學習者個體多,背景差別大,教師難以了解和掌握所有個體的學習進展情況,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第七,參與性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選擇的話題有時不能同時有效地激發所有學習者的興趣,只有水平較高和較自信的學生能做出積極反應。這使得較差的學習者不能很好地參與,而教師卻很難兼顧。
以上提到的問題在實際語言教學中確實存在,而這些問題給學習者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帶來很多困難。但是分析大班教學,我們也可以找到潛在的優勢,這些優勢對外語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四 參差性大班的優勢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認為參差性大班比較雜亂,難以應對,但參差性大班也有自身的優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來解決存在的問題。這種優勢特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參差性大班比小班和非混合班有更多的人文資源。學習者個體之間可共享更多的生活經驗、知識、觀點和興趣等。所有這一切都可以用來進行課堂內的互動教學。
第二,差異較大的學習者個體之間的實際接觸具有很高的相互教育價值:合作學習的學生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價值觀、人格、文化等方面,通過合作學習可增加對彼此的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
第三,教師難以照顧到班中每一個個體,這一事實意味著學生可以通過相互教學和協同工作,互相幫助、相互影響,從而使班集體起作用——這就是常見的同儕教學和同儕合作,合作學習可以培養班集體的一種合作精神和氣氛。
第四,在教學中,參差性大班的教學活動雖然富于挑戰性,但因此也會更有趣。參差性大班為教學的創造革新和專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機遇。
五 對大班教學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學策略
根據參差性大班存在的問題及其自身擁有的優勢,我們通常會配合以下相關解決方法:
第一,經常變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變化談話主題、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當一次學習內容已不再適合某些學習者的學習水平或不能再吸引部分學習者時,教師應及時進行主題、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的改變,以保證下次學習的有效性。
第二,強化趣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使教學活動更加趣味化:對學習者來說,當語言關已經不再成為問題時,有趣的學習內容可以使得每個學習者能夠保持充分的參與教學活動。
第三,鼓勵合作。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不能親自直接與每一個學習者個體進行互動時,教師可以使學習者相互合
作,進行同儕教學,以保證大量語言材料的涉入及較高、較好的參與性。
第四,使教學活動具體化。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教學活動要完成何種教學任務和采用何種材料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教學材料,教師應該使學習者具有更大的選擇權。
第五,使教學任務個性化。只要有可能,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該以學習者個人的經驗、觀點和機智為基礎,使學習任務適應學習者個人,以便得到不同的個體反饋。
第六,教學任務采用“必須+選擇”型策略。教師要告知班級學習者每個人必須完成的最低限量的學習任務,其余的任務可供選擇,是為那些具有較高水平,能夠理解更多或希望做得更多的學習者準備的。
第七,使用“開放式”線索。教師要鼓勵班級學習者,對具有激發性的任務和問題做出自己的反應;這些任務和問題會有多個可被接受的答案,而并不是只有唯一正確答案。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參差性大班的性質入手,探討并梳理歸納了水平不齊大班在英語教學中的特征、存在的問題、具有的優勢及其相應的教學策略。在英語教學中,參差性大班是一個常見而棘手的問題。本文對當今英語大班教學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提出的幾點意見,希望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但是英語的大班教學是新生事物,對大班教學的優點和缺點的討論和研究方興未艾,我們對它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如何在大班模式下提高學生使用英語語言的綜合能力,將是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長期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Ur. Penny.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UP,1996
[2]Deng Jun.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CELEA Journal,
2005, 28/2: 50~51
[3]Guo Xiangju.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Large Classes. CELEA Journal, 200427/4:43~45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