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已成為中學課程中的一門必修學科,在新課改的環境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本文從五個方面進行淺析,與同行進行交流。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174-01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任務不再是簡單的純技術傳授,而是以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總結、歸納和提升為手段,從學生學習生活與社會實踐的需求入手,以“獲取信息—加工表達信息—發布與交流信息”為主線,突出把信息技術的學習融入日常生活與實踐中,將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貫穿始終。信息技術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亟待提高,課堂上的教學和管理一直是所有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難題,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制約了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
一 信息技術課堂的現狀
當前比較普遍的一個現象是很多中小學對信息技術這個科目不重視。盡管現在信息技術已作為小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但因為它還不是高考科目,還沒引起學校領導及師生的高度重視。學生很容易把它當做休閑課、玩耍課。成績好的學生甚至用信息技術課的時間來完成其他功課的作業,導致信息課教學任務不能完成,直接影響到信息技術課的教學。
二 信息技術課堂現狀的原因分析
信息技術課堂為什么會存在這么多問題?除了考試要求不高、師生重視程度不高以外,還有以下原因:
首先,信息技術學科有操作性、互動性、實踐性、層次性等特點。在操作中,學生會碰到很多問題,引發課堂突發事件,產生紀律問題。學生基礎水平的層次性造成了會的學生很快完成所學內容,開始玩游戲,不會的學生也跟著玩游戲。
其次,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重教師作為知識傳授的主體,輕師生間、學生間的交互活動;重教學內容呈現,輕課堂環境的設計;重課堂中操作程序的引導,輕“因材施教”問題的解決。很多信息技術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參與。重視對學生操作程序的引導,以技術為中心,缺少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三 解決信息技術課堂問題的對策
首先,實施有效的課堂管理,教師是關鍵。要改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無奈、無序的局面,必須從教師入手。
第一,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重構信息技術的課堂理念: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面對知識更新速度日趨加快、科學技術發展飛速的今天,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必備的信息素養,不僅是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目的,更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要求。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不能從外部強制地灌輸知識,讓學生原封不動地“克隆”這些知識,而是從內部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由內而外地引導學生認識周圍的世界,不是由知識走向學生,而是由學生走向知識。
第二,教師應充分調動各種因素,使學生由對操作、應用的興趣轉化到學習的內容、過程上來。只有學生的興趣對象轉化之后,課堂管理的難度就容易了。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創造條件力爭使每堂課都緊緊牽引住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的興趣向樂趣轉化,學生則會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習之中,從而逐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課堂管理勢必游刃有余,教學也將會變得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優化教學模式。現在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有:自主探究模式、合作學習模式、任務驅動模式、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等。每種模式都有其優點,都有其適用的相應課型。具體采用哪種模式或多種模式的組合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但是,學生個體是有差異的,無論我們采用什么教學模式,都應體現出學生的差異性,都應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
第四,教師應建立起信息技術課完善的評價機制。實施評價是課堂實施有效管理的一種保障。盡管信息技術課有作業實踐內容,但教師不對學生的實踐結果進行評價,這是造成目前信息技術課不受學生重視、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在各種評價方法中,形成性評價所占比例最大,它是每節課所必需的,有評價方能使教師實施課堂的有效管理,方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它能引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激勵學生去學習,并發現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從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這是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第五,課前認真解決好教學軟硬件引起的問題,為教學的正常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一是做好軟、硬件的維護和更新工作;二是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對不能正常使用的機器及時進行維修,保證學生能正常使用。如果確實因為條件有限,不能保證學生一人一機,建議采用小組協作學習模式,選拔技術能力和組織能力都較好的學生任組長,負責本小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既發揮了組長們的學習積極性,又促進了小組內的協作學習,加強了合作意識,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每節課還可以評選出若干最佳小組,下節課首先保證最佳小組成員的用機,鼓勵了小組間的合作與競爭,或者采用小組輪流上機的制度,讓所有小組輪流上機,輪到的小組成員保證一人一機,其他小組成員合用機器。三是建議安裝電子教室軟件以方便對學生的信息傳遞、監控及發送文件等。
總之,要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育教學質量,首先應改變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做到把信息技術課當做一門必修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課的重要性;其次,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多方面入手,以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讓學生有興趣學。
參考文獻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0年35號)
[2]彭紹東.信息技術教育學論綱[J].電化教育研究,2001(1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