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連續做了五年的班主任,回想第一年做班主任時:雖然學校和班級都有規章制度,但學生的違紀現象仍然層出不窮;我在班級管理上雖比以前在內地時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多得多,但班上的學生還是問題不斷,只要我不在,就會有學生出問題。一天到晚我疲于奔命,成了一名典型的“消防隊員”,弄得苦不堪言,身心疲憊。到了第二年做班主任,雖不像那些經驗豐富的老班主任那樣勝似閑庭信步,游刃有余,但有前一年的經驗教訓,卻也比剛開始時輕松不少,班級各種事情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逐步形成,班級凝聚力不斷增強。
如何對班級進行有效管理,把班主任從繁雜的日常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把有限的時間用于考慮班級發展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而不是成為教師所控制的標準個體,讓每個學生親自參與從而培養他們獨立的人格,這是值得我們班主任認真研究的一個課題。
經過學習和研究,我認識到:在班級管理中必須采用“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才能對班級實行有效管理。“民主”管理可以提高學生對管理活動的認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解決學生服從管理、投入管理的問題;“以法治班”可以使班級管理形成制度化,從而走向自動化。只有二者結合,才能極大地解放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使班級管理在教師設計的預定軌道上運轉,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其實質就是現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觀念和“法制”思想的運用。
經過反思,我充分地意識到:一個班主任要想有效地對班級進行管理,就不能僅僅依靠班主任的嚴格管理和少數班團干部。面對這樣一群朝氣蓬勃、具有挑戰性和叛逆心理的學生,僅用呆板的校紀、校規和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去管理他們、約束他們,自然不會取得什么好的效果。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必須把“疏遠層”變為“緊密層”,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監督,并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記得教育大家魏書生老師到我校講學時曾說道:只要是個人(當然指學生),就想有點權,就想做點事。所以他經常外出講學而班級管理卻有條不紊,就是因為他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個學生都做點事,而且還得把事情做好,他把每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如學生課間操時白手套的佩戴,都分配到每一個人進行專人管理,實行責任到人,讓每個人在管理上都各顯神通。每個學生都管理別人,每個學生都被別人管理,久而久之,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逐漸增強,班級高效運轉。
學生自主管理時,難免會出現許多問題。但班主任不要因為出現了問題就馬上介入班級管理,哪怕影響了班級的考核得分,也不要對學生干部指手畫腳,橫加干預。只要學生干部能夠做的事,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去做。要讓他們在工作中去學習,在學習中去工作。只有這樣,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只有干部的能力提高了,班主任才能真正放手。
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在經驗、閱歷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他們需要經常得到班主任的指導和支持。班主任應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點撥工作方法,解決疑難問題,及時傳達學校和年級布置的工作任務,從總體上把握班級工作的方向和重點,并且經常給予鼓勵,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振奮他們的精神,樹立堅定的信念,不斷強化為集體服務的集體主義觀念。
在班級自主管理中,雖然放手讓學生自我管理,班主任可以不常到班級中去,但應讓學生感到班主任依然時刻就在班級中,樹立班主任的“無形”的威望。特別對一些調皮學生而言,班主任的“影子”會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這有助于班干部的管理。為此,班主任不要認為有班干部管理就可以把任何事都交給他們去做,而是要善于把握時機,抓典型,公開、公平、公正、鄭重其事地處理問題,做到黑白分明,果斷及時。
通過培養學生自主管理,逐步實現班級管理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營造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班級人際環境,形成個體、自主成長、富有個性的和諧班集體:班內學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學會管理別人的同時也學會約束自己,讓自己在管理的過程中得到鍛煉,逐步向著班級奮斗目標前進。
〔責任編輯:龐遠燕